论物权法定原则-1.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论物权法定原则

?

?

论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之一。《物权法》第5条表明物权法定原则在我国最终确立。一方面,物权法定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物的经济效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权法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阻碍新物权产生。基于此,20世纪以来,物权法定原则饱受质疑,国内外学者提出各种缓和对策。然而,我国并未采取相应缓和措施克服其僵硬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基本认知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构造重要基柱之一,源于罗马法,其后为继受罗马法之大陆法系多数国家所采用,[1]主要有以下两种立法模式:其一,在物权法中明文规定。如日本、我国台湾地区、韩国。其二,虽无明文规定,但解释上均认为有此原则之适用。如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民法。[1]我国属于第一种立法模式。通说认为,物权法定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权种类法定,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律所不认可的新类型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强制”;二是物权内容法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原则内容相悖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固定”。[2]种类法定和内容法定缺一不可,且内容法定为种类法定的前提。若当事人虽然按照法定的物权种类设定物权,但其内容与法律规定相悖时,这些“物权”根本不能发生物权法上的效果。[3]在我国,通说认为“法律”指狭义的法律,不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发布的决定、命令,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规章等。

在债法领域,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普遍采取契约自由原则,而在物权法领域,则采取物权法定原则。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第一,物权的绝对性。[4]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物权具有对世的效力,若允许自由创设,将有害公益;第二,物尽其用的经济效用。物权与一国的社会经济具有密切的关系,自由创设物权将妨碍所有权自由。以法律明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建立物权类型体系,有助于发挥物尽其用的经济效用。[4]第三,保障完全的合同自由。基于物权法定,预先确定作为交易标的的对物的支配权的内容,能避免强行法对私的交易秩序的介入,有利于保障合同自由。若不采取物权法定主义,为防止于一物之上任意创设数个物权,则对单个的合同从外部加以控制将成为不可避免,势必损害合同自由。[2]第四,便于物权之公示,确保交易之安全与迅速。物权是支配权,对第三人权益影响甚大,因此要将物权公示。此外,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公示,可以避免对交易客体进行繁复调查,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1]第五,整理旧物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上述理由,我国应该坚持物权法定原则,否则会导致法律秩序与交易秩序的极大混乱。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弊端及其缓和对策分析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权法定原则的弊端也展露无遗。物权法定过于僵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正如梅因所说:“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意见常常是或多或少地走在‘法律’前面的。我们可能非常接近地达到它们之间缺口结合处,但永远存在的趋势是要把这缺口重新打开来。因为法律是稳定的,而我们所谈到的社会是进步的。”[5]然而,法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是法律价值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成文法的滞后性和不周延性是其永远无法消解的内在缺陷,不能因为物权法定原则不能满足法律的灵活性要求就放弃物权法定。[3]物权法定的弊端是追求法律稳定性不可避免的代价。若放弃物权法定原则,尤其是在成文法国家,势必会引起法律秩序的混乱,不利于交易安全与便捷。

(二)物权法定原则缓和对策分析

在最初的物权法草案中,物权法定原则当然地写入草案条文,即“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本法或其他法律规定。”然而,由于其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提出质疑。因而,2006年8月公布的《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第3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法律未作规定的,符合物权性质的权利,视为物权。”第六次审议稿继续沿用第五次审议稿的规定,同时也引起了学者广泛质疑。梁慧星认为该规定将导致“物权法定原则”变为“物权自由原则”,相当于允许当事人创设新的物权类型和改变原有物权内容。梁慧星指出,“视为”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法律概念,是由法律直接作出的不允许推翻的“认定”,无任何救济途径。因此,“视为”仅适用于“事实”的认定,而不适用于“权利”和“法律行为”的认定。[6]其次,什么是“物权特征”以及谁来认定是否符合“物权特征”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该项规定可能会使物权范围无限扩大,使物权法定的规定流于形式。此外,若允许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均可直接推定,在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下,势必会导致物权法定难以落实,极易损害第三人的利益以及国家交易秩序。[7]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正式公布的《物权法》

文档评论(0)

177****25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