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这一理解不准确,曲解原
文语意。从材料一所述看,“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
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
职能)
2.D(D项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3.B(A项若重阐述“风雅”产生的动机,指出为情而造文的道理,偏重“”;C项强调诗的本教在
于“刺”;D项阐述“诗”“情”“境”的关系,对诗的“刺”的单一职能提出疑问。这三项与材料一
中阐述的美刺职能的关联欠紧密;而B项论及诗的“美”“刺”两种职能,相较前三者,它最适合
作为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论据)
4.C(“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错,材料二没有信息表明统治者喜欢诗歌的
美刺)
5.①《静女》一诗表现的是古代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是一首消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
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3分)②这种理解体现了《诗序》对诗歌“美刺”职能的推
崇,它片而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美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徉因为机
械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3分)
6.D(A项中“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欲扬先抑”这些理解不正确,从开头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
内容来看,这氛围并非“安谧沉寂”;从开头部分与下文的关联来看,也并非“欲扬先抑二B项
中“后来发现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这一理解歪曲原文语意,原文是说•因为当时流行
一种对号兵不利的潘言”,他才扛起枪来。C项中“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这一理
解不正确,原文是说“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
7.B(B项中“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这一理解不完全正确,从小说文本的整体
语境看,应是烘托王汤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心境)
8.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I分)这样写,更
加充分、具体地揭示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2分)烘托王汤元不甘受
奴役、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2分)(如学生作答:田狗熊是小
说的次要人物,他的言行揭示王汤元的心理斗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可以酌情给分)
9.①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
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②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
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
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③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
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
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劳
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
即可)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4-424C・
10.ADH(原文标点: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
11.C(含义不同,前一个“省”意为“了解、知道”,后一个“省”意为“检查、反省”)
12.B(“魏高宗想要大起宫室”错误,根据原文“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应该是
郭善明劝说魏高宗大起宫室)
13.(1)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饥荒年成,乂有什么可担忧呢?(关键点“公私”
•虽”和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高允说话有时太激烈恳切,皇帝(魏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身边侍从把他扶出皇宫,但是
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关键点“痛切”“不忍闻”“遇”各1分,大意1分;“痛切”译为•言辞激
烈、切中要害”可给分)
14.形象特点:忠直敢谏。(1分)形象刻画:正面通过语言描写突出这一特点;(1分)侧面通过皇
帝对他的认可衬托其形象特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