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问题与反思.pdfVIP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问题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第10期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No.10,2023

(总第1438期)HEILONGJIANGEDUCATION(ResearchandEvaluationofHigherEducation)SerialNo.1438

■博士论坛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

逻辑、问题与反思

12

张继军,郝立丽

(1.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从培养体系的角度看,“科学教育、人文教

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工程教育的必然趋势;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

才”是人才培养的不二方向,其目的在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文教育核心的家国情怀培育正是满足

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高校文化育人和新工科建设的需要。但在实

践过程中,不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而轻价值引领,重思想建设而轻人格培育,重理论阐发而

轻社会关切的误区和问题。针对这些误区和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提出当前大学生家国

情怀培育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生;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0-0012-05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家国情怀的思想内涵

飞速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不断加剧,我国产业简言之,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价值认同基础上的

升级进入关键期,这就对工程科技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对于家庭、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情感表达,爱国主义、集

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此为指引,新工科建设逐渐成体主义代表了其精神价值的核心,自觉担当、勇于奉献

为我国当前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则体现为社会行为的一般要求。因此,家国情怀具有强

2017年,被誉为新工科建设“三部曲”的“复旦共烈的历史性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

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相继出台,对新时代工程课题,家国情怀也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要求。在古代社

科技人才培养提出更加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倡导“科学会,家国情怀的一般表现就是尊祖敬宗、忠君爱国;在

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德学兼近代社会,家国情怀主要体现为救亡图存、独立自强;

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家

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新工科人才的核心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素养,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识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情感归属和心灵依

和生态意识”。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提升已经成为当下托。我们对于自己的家总是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现代

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迫切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真正撩动了海峡两岸全

需要,而其中以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为核心体中国人心中对于亲人、家乡和祖国的思念,情真意

内容,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价值指引的当代大学切,感人至深。对内而言,如此深沉的情感归属正是中

生家国情怀培育,正是“新工科”之“新”不可或缺的重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五千年中华文化能够

要体现之一。绵延传续、几经起伏而终能崛起的内在驱动;对外来

收稿日期:2023-06-05

作者简介:张继军(1975—),男,山东定陶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儒

家经典、人文通识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人文通识课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G2022

B6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诗经学视域下孔子道德哲学研究”(3072023CFJ1305);中央高校教

改专项“诠释学视域下孔子诗学的深化研究与教学应用”(3072023WJG1309)

12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10

新工科背景

文档评论(0)

经典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