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社会认同与社会距离研究1.docxVIP

社会信任、社会认同与社会距离研究1.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社会信任、社会认同与社会距离研究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C931.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2.0013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58年开始,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工业化发展、稳定城市秩序、保障城市供给、控制城市规模,在城乡之间实行严格的迁徙和流动限制的区别化户籍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出现了许多不合理性,日益割裂着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社会距离[1]。越来越多的外来农民工受到文化排斥、歧视、偏见以及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不公、城市生活成本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融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探讨农民工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农民工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文献中找到两种主要的答案:其一是社会资本差异、同群效应与社会距离的影响[2];其二是阶层群体固有差异与社会距离的作用机制[3],其中包括地理空间分布差异、文化差异、种族差异和经济地位差异。前者强调社会资本上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彼此的社会融合。后者强调社会阶级环境差异化(如经济收入不平等等)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社会距离。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距离还与年龄、婚姻状况、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家庭子女数量有着密切联系。尽管已有的研究也涉及到社会认同(如社会身份、政治地位等)对农民工社会距离的研究。但鲜有学者从社会信任和社会认同这个角度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距离。

事实上,社会信任是缩短人们社会距离的有效工具。如果农民工有较高的社会信任,既对自己具有影响所处的邻里社区环境的市民生活有信心(普遍信任),也对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诉求作出反应有信心(特殊信任),他们可能对缩短其自身的社会距离就有较高的期许。而从社会认同的角度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距离,可以从农民工对其自身的角色定位来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心理壁垒。毕竟,作为外来的、试图融入城市既有群体或者文化的农民工而言,如何归属和认同自己的城市角色,拉近与城市居民的距离,是对某一城市特定社会形态的认同,更是对处于这个特定城市社会形态中群体和市民的认同。认同的结果往往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偏好[4],进而影响彼此的交友决策及其社会距离。基于此,本文将探讨社会信任与社会认同对农民工社会距离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社会信任

在社会学领域,社会距离被用于衡量人们之间情感的亲密程度和关系的紧密程度,它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交往间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不同大小的社会距离或者说是心理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体无法在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未来环境中准确地预测和监督他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又是人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5]。因此,在缺少直接或者完全控制他人行动的客观复杂环境中,信任变得格外重要。信任的大小直接预示着信任双方关系的亲近或者亲密程度,如果将信任的同心圆扩展到更为抽象的社会客体中,所建立的信任,我们称为“社会信任”。

社会信任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双方相互信任的程度,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6],或者说是彼此对对方能作出符合制度行为的持续性期望[7]221。社会学学者将社会信任划分为普遍信任(generalizedtrust)和特殊信任(particularizedtrust)?芍帧F毡樾湃问侵父鎏宥允忻裆缁帷⑻逯坪湍吧?人的一种信任[8];这种信任表明了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于双方之间的持续的相互认可和解释的期望程度。特殊信任是指对家人或者朋友的信任[9];这种信任表明了家人和朋友能在多大程度上给予个体认可和接受的期望。较低的普遍信任一般表现为对社会的冷漠,他们认为除了自己的家人,其他的人或者事物都不可信,都很现实。社会信任较低者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不愿和人交流,因为他们害怕被欺诈。社会信任较高者往往表现出对人和事物较高的依赖,且倾向于彼此的互惠。因此,社会信任能有效促进民众之间的交流并形成某种较为公正的意识和增进社会交往主体之间的福利[10]。

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学者研究了社会资本与个体的社会距离或者社会融入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社会信任是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社会信任与社会距离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如果说社会信任是一种人与人交往间的情感润滑剂的话,那么通过交往而衍生出来的社会距离就能得到有效的缩小。“社会距离可以划分为主观个体社会距离、客观个体社会距离、主观社会距离以及客观社会距离。主观个体距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