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谈智永的书法艺术——“精熟过人”
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美术学(书法方向)133
学号:20130424320
姓名:李璐
浅谈智永的书法艺术——“精熟过人”
艺术学院美术学(书法方向)13320130424320李璐
【摘要】智永在书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上攀钟繇、王羲之笔法,下开唐人楷书先河。传“永字八法”即为智永整理钟、王书论所得。永字八法即永字的八个笔画,“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挑为趯、左上为策、左下为掠、右上为啄、右下为磔。”陈思《书苑菁华》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至于永禅师而至张旭始宏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
【关键字】智永真草千字文永字八法
公元581年,杨坚(即隋文帝)即位,改元开皇,国号隋。公元589年即开皇九年,隋灭南朝陈,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南北分裂,统一了国家。隋朝的历史虽然短,只经历了两代皇帝:隋文帝杨坚(公元581年-604年)和隋炀帝杨广(公元605年-618年),但隋朝在各方面都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成为灿烂的唐朝书法文化的先驱,为唐代书法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文化上,隋朝帝王对于丹青翰墨的重视不减前朝。隋文帝灭陈时接收了陈的法书名画八百多卷。隋炀帝更是在洛阳观文殿后建立“妙楷台”和“宝迹台”。妙楷台收藏法书,宝迹台收藏名画。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历周至隋,初并天下,大业之始,后主频求其书,往往有献者。”又云:“王师入秦,又于洛阳擒二伪王,西京秘阁之宝,扬都扈从之书,皆为我有。”
“永”字的第四笔是跃,又作趯(钩),即钩为跃,意义乃如跳跃般的模样。苏轼说贾谊“趯然有远举之志”,是指他有飘然远举之志。从中可以趯笔作为从笔锋转接过程中的连带之法,应具有跃动、飘逸之美。这一钩需将腕力集中于一点,下笔果断,力量集中,在笔锋触及之处,提笔如跃,不带丝毫犹豫。
“永”第五笔是策(挑),即提为策,意义乃是如策马之用鞭。挑是横的顿笔回锋之势,要求如鞭掠过空中,疾起疾落,力度内敛,了无印痕。《永字八法评说》认为“策笔仰锋竖趯”,即是说策与趯相近,都在于巧劲的运用,两者同样要求下笔之快,得势之均,力度之疾。以扬鞭之动作来比喻此笔,足见成动态之美乃运笔之要。
“永”字第六笔是掠(长撇),即撇为掠,意义乃拂掠之态。这拂掠之态主要是从燕飞之姿而来。若飞鸟从长空拂掠而下,燕尾在长空中划下的洒脱风姿。长撇的起笔沉着、收笔轻盈,一字之中,有张有弛,转折之际,收放自如。
“永”字第七笔是啄(短撇),即短撇为啄,意义乃如鸟之啄物。啄从形状上虽与掠相同,却在下笔的过程中大有新意。若依旧以燕为例,则啄字有猛攻之动态,需要收笔干净利略,劲快干练。
“永”字第八笔是磔(捺),即捺为磔,意义乃笔锋开张之意。将捺笔解释为分,正是表明在分书中,字型要注重上下左右结构的组合,要有呼应之势,以求字体的浑然天成。在《永字八法评说》中提到:“势尽布磔之”,是说起笔稍缓,落笔加重,一波三折,呈现出力度之势,沉郁之感,顿挫之美。②
“永字八法”从表面看,只是字的笔画写法,其中却凝聚着中华文化长期的积累,即要求外在形象鲜明,又讲究内在底蕴的积聚,张弛有度,轻重有法,远近呼应,上下贯通,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使点画之间,凝聚着对自然之美的模仿和体悟,成为中国书法笔势与体势形成的依据。在宁静安逸的禅味中,凝自然之美与人工之力,洞悉书法要妙,以“永”字八法为基础,以《千字文》为楷模,为后世学书者开启了进入书法妙境的方便之门。
由于智永禅师的书法是王氏正脉,取法高,再加上人们以为高僧写的字是“佛字”,能带给人平安,所以求“字”的人很多,门槛也都被踩破了,最后用铁叶裹之,人们称它为“铁门限”。智永《真草千字文》是智永书风的典型代表。据冯武《书法正传》,说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真草千字文》真迹在唐代已很少,至宋代更难见到,今传本有三种:一是唐代流传日本的墨迹本;二是北宋大观三年薛嗣昌刻本;三是南宋《群玉堂贴》40行残本。这三种本子的书体风格较为一致。《宣和书谱》称其“学书以羲之为师法,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初励志书礼,起楼于所局之侧,因自誓曰:‘书不成不下此楼。’后果大进,为一时推重。③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因作为教材,所以真(楷)、草对照。真书有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的意味,笔意精熟、气骨清健、圆劲古雅、柔中带刚、结构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严整中有活泼之态。章法方面较整齐。至于草书因为是真草对照且作为识字的教科书,因此字字独立,丰美匀适,没有太大的收放、起伏,也没有明显的墨色变化,显得平静、安稳。结构也相对平正,疏密没有太大的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