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研究.docx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研究

?

?

赵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因为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强大的文化做支撑和引领。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实体,不仅拥有千年来让中国人自强于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在近代百年耻辱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革命文化,更是在1949年后逐渐孕育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对这些文化成就,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保持自信。进入了新时代,继承和传播好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一项关乎伟大梦想能否实现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自信;文化;传承;复兴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一个个奇迹,在经济贸易、全球治理和科技创新等多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浪潮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国家竞争不在单纯只是经贸与科技等硬实力的较量,而更多已经涉及到以文化为主导的软实力争夺,软实力开始成为综合国力决斗中的关键一招。当前,虽遇全球百年之变局,但实现中国梦却越来越近。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该向何处去,能否在错杂的思潮碰撞中坚定文化自信,能不能在思想文化多元的全球化、网络化的产域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开辟出一条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面貌的文化发展之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由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差异,文化概念极难统一,理论界关于文化的概念不下千种。纷繁多杂的概念界定中也有着共同之处,很多学者都承认文化是涵盖了一个民族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全部历史,是人类基于生存、繁衍需要基础上的一切行为习惯的继承、创造和发展的总过程。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性,民族的文化形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族群文化也不尽相同,遵循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为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不竭动力和智慧支撑。文化兴、文明盛,国家才会强。中华优秀文化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包括享千年之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站起来的中国革命文化,以及反映当代国人在实现伟大梦想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说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拥有辉煌的成就做支撑。

(一)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中国自强于世界数千年——文化自信之根

古代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源头和历史表征。文化自信是中国人自信体系中最重要的自信之一。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出自于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博大精深的精神气质和气势磅礴的地域影响力决定了他是我们文化自信之根。

古代中国文化赓续千年,历经岁月沧桑。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思想不断碰撞和交流互鉴,逐渐形成了儒家思想和中国其他学说“和而不同”共存共生局面。中华文化在守正基础上因时而异、因事而移,不断更新和发展,因而极具强大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从未中断,对形成中国大一统政治局面,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时代内涵,对激励中华儿女不断抵御外侮、建立新中国,对赓续中国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革命文化让中国摆脱近百年耻辱的历史——文化自信之脉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近代红色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文化自信不仅拥有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同样拥有带领中华民族摆脱苦难、实现独立的红色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是自五四以来,在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广大中国人民在同强大敌人展开的斗争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形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拼搏精神和革命气魄。

近代以来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物质遗迹、精神遗存和制度表象的统一体。从物质遗迹来看,中国革命文化包括以物质为载体的传播媒介和记录模式,例如党的重要史料文献、宣传资料、战斗遗迹和近代历史纪念馆等。从精神遗存看,是指中国革命者在极端苦难的战争环境中所形成的革命理想、革命气质和革命道德等,融入在众多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伟大精神里面,他们构成了中国革命文化的内核。

而这些红色文化又形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在建党初期,党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以此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在当时很有必要。后来为了更快地改变中国颓势,我们甚至放弃了一些独立权和军事领导权,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通过合作改变中国。但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对复杂的革命情况还缺乏完整的认识,无法意识到中国革命的残酷性和艰巨性,大革命后,敌人发动了4.12和7.15政变,手无寸铁的共产党人差一点被杀光,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后来为了践行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围绕城市为中心,独立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但由于城市敌人异常强大,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也同时宣告了城市中心论在中国的失败。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和斗争环境

文档评论(0)

180****0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