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博弈论与金融监管行为的.pptVIP

第三节--博弈论与金融监管行为的.ppt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博弈论与金融监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涉及一系列默契协调(tacitcoordination)的问题,这种协调可能是由于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可能是来源于一部分不一致的利益。从这一基本的问题出发,在充分交流的条件下,公开的讨价还价是与“双方期望的协调”相类似的,即如果双方都推测这个结果能够为对方所接受,那么协议就可以达成了。而要达成这种协定,需要通过许多因素如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因素来共同作用。;二、金融监管行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人的经济行为是受动机和思想支配的,因此,经济学必然要与人的行为发生关系,必然要研究人的行为与动机,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的。1992年,美国学者加里·贝克因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罗伯特·奥曼(RobertJ.Aumann)和托马斯·谢林(ThomasC.Schelling),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这两个里程碑式的颁奖,标志着人类对经济行为的认识和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一)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思维方式

对于金融监管行为的经济学分析,需要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实现金融学与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思维学、人类学的有机结合。虽然我们是对金融监管行为进行研究,但需要对上述诸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实践的需要。换言之,金融监管行为的研究是基于人类行为同经济、社会的协调来构造其理论模式的,它的研究要运用到多学科知识。;(二)有关博弈论研究的新成果

博弈论认为,即使单个人是理性的,也可能作出造成集体非理性的决策,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种道德上的冒险或称为道义上不负责任的随意性,从而在金融活动中就必然存在着投机和冒险等机会主义的行为,引起经济活动中风险的产生。纳什均衡是指这种自我实施的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其他局中人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局中人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增加自己的效用。换言之,在其他局中人的策略已定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能采取某种策略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任何策略的改变都不能使他的利益进一步增加。纳什均衡的核心思想是要针对其他局中人的行为方式和可能采取的行动,来作出自己的决策,以谋取利益最大化。;(三)实验经济学的引入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组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不断成熟,这些理论为经济现象的解释提供了许多模型,这使得对不同理论的检验变得很重要,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实验经济学的发展。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实验经济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标志着这一方法在经济学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简而言之,与传统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相比,在对金融监管行为进行研究时,如能借鉴实验经济学的思想方法,会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三、不同人性假设下的金融监管行为

在不同的人性假设下,金融监管主体的行为是不同的,因而导致的金融监管的结论和方法等也是不同的。

(一)经济学行为研究的基石:人性假设(二)不同人性假设下的金融行为;(一)经济学行为研究的基石:人性假设

迄今为止,关于人性特征描述的各种假设主要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和复杂人性假设。

借鉴西方学者提出的上述人性假设理论,可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基本判断对金融运行的决策展开分析研究并进行更深入的演绎。不过,上述人性假设理论揭示的仅是有关人的一些自然属性,脱离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并未能完全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二)不同人性假设下的金融行为

人类行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许多非完全理性的一面。单就经济学来说,在行为金融学正式兴起之前,制度经济学就旗帜鲜明地开始界定人类的理性,认为人类先天的心智结构以及后天的知识储备、信息获得使得人类的理性是不完备的。对理性的判断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学上的,一种是社会学上的。经济学上非理性的行为在社会学上则未必亦然。感情丰富的人类所采取的行为并非都是出于纯粹经济动机、完全进行经济效用最大化计算的。传统金融理论中的“经济人”到了行为金融学中已经比较接近制度学派所倡导的“社会人”的理念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痕迹,往往追求的是最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的方案。

总之,金融监管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其中更深层次的相关心理特质的研究对金融监管行为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尽管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及结论,但需要对之有清醒的比较。那些以直觉、感性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很难被生硬地框入“理性”的范畴

文档评论(0)

可爱的家人6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可爱的家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