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蒙古族历史与现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南阳蒙古族历史与现状研究

?

?

徐慧丽

[摘要]南阳是河南省蒙古族的集中聚居地,依据传说及史料考证,南阳王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宗室诸王之后裔,南阳李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部将木华黎之后裔。南阳蒙古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礼仪、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

[关键词]南阳;蒙古族;历史与现状

一、南阳蒙古族历史渊源

南阳蒙古族多数是元代蒙古人的后裔,他们有的是通过戍守、屯田、居官、避难定居当地,有的是滞留当地的皇族成员。究其先祖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系元朝宗室诸王之后裔。南阳市所辖镇平县、淅川县、新野县等地王姓蒙古族属此情况

南阳王姓蒙古族,相传分为两支:一支分布在镇平县王岗乡砚台村、淅川县九重镇等地,相传其先祖是元顺帝叔父司脱王;另一支分布在镇平县晁坡镇、新野县等地,相传其先祖是元顺帝四子帖木花耳。南阳王姓蒙古族,传说是在明军北伐,围困大都(今北京)之际,元顺帝意欲北归,帖木花耳随其叔父司脱王携家眷北逃过程中,在濮阳与明军交战,“濮阳兵败,新乡渡河,留居晁陂,遂因王而姓王氏”[1]。对于王姓蒙古族的族源问题,历来说法不一,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同源同流和同源异流两种说法。

第一是同源同流说。大部分学者认为传说中的两支王姓蒙古族属于同源同流,均系忽必烈之孙淮王帖木儿不花之后裔。首先,“征诸史迹,不仅顺帝没有一个儿子叫帖木花耳,而且遍查《元史》诸书,竟无一人叫帖木花耳”[2],元顺帝也没有叫司脱王或封为司脱王的叔父,传说中元顺帝妥欢帖睦儿的四子帖木花耳,可能是忽必烈第九子脱欢的第四子帖木儿不花的讹传,因为“妥欢”与“脱欢”谐音又同是第四子。其次,帖木儿不花曾袭封镇南王,而传说中司脱王被封为平南王,而元代并没有平南王的封号,人们有可能把镇南王误以为平南王。第三,传说中司脱王和帖木花耳曾被派往江南镇压起义,后来兵败九江,返回大都。历史上,帖木儿不花曾在镇庐州时,遭兵败而北归,人们可能将庐州误传为九江。由此推测:“司脱王和帖木花耳或即淮王帖木儿不花;有关司脱王和帖木花耳的传说,乃是帖木儿不花事迹的讹传和衍伸。镇平蒙古人的始祖虽不是元顺帝的四叔和四子,却是元朝宗室诸王”[3]。依此说法,南阳这两支蒙古族属于同源同流。

第二是同源异流说。部分学者认为镇平晁陂与砚台两支蒙古族属同源异流。帖木花耳的传说可能是帖木儿不花事迹的讹传,但帖木儿不花一人不能代替传说中的司脱王和帖木花耳,“将镇平蒙古族的始祖统一为是淮王帖木尔不花值得商榷”[4]。第一,晁陂与砚台族人均认为他们不是一支,他们各有自己的族谱,分别记载了其先祖的来历。第二,砚台王氏祠堂碑记和族谱中记载,砚台王氏先祖是脱脱王的儿子哈剌章。第三,《元史》中蔑儿乞氏脱脱(叔父是伯颜)的事迹与族谱中的脱脱王较符合。民间称其始祖为司脱王而不是脱脱王可能与当地流传的一首民歌有关:“封荆王加郑王,元代尊称讳脱王。思脱王想脱王,元季贤相美名扬”,传说中的司脱王可能是民歌中“思脱王”的误传。镇平晁陂的先祖可能是淮王帖木儿不花,而镇平砚台族的先祖可能是元末丞相脱脱王之子哈剌章。晁陂和砚台蒙古族“确为元王室遗胄,即同源;但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始祖,因而属于异流”[5]。

元顺帝儿子中“究竟有没有一个叫帖木花耳的,目前不宜轻易否定”[6]。因《元史》所载,仅是皇后所生的儿子,妃子所生的儿子很难考全。再加上《元史》出于众人之手,编纂时间仓促,元顺帝一朝资料以征集而得,很难完备。虽然南阳蒙古族先祖的名字说法不一,但是,中南民族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对镇平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有供奉成吉思汗像、不“圆月”、同姓不婚等风俗习惯,这足以证明他们的先祖是蒙古族。

(二)系元朝部将之后裔。南阳、洛阳李姓蒙古族属此种情况

南阳社旗县和洛阳孟津县李姓蒙古族,据族内传说、史料、家谱记载,其始祖是蒙古国开国功臣木华黎,南阳社旗李姓是从洛阳迁居而来。据洛阳李氏家谱(明正统六年即1441年)记载:“李出由元,札剌尔氏”。李氏始祖孔温窟哇,谥号忠宣。“自始祖忠宣生忠武”,“以开国勋封鲁”,其后世子孙世袭,忠武王即木华黎。“忠武生忠定,食采东平”,忠定王即木华黎之子孛鲁,孛鲁之子“武靖王霸都鲁”,霸都鲁第五子铁古尔忠,铁古尔忠之子铁思生咬儿(李氏之祖),“始居松江”。咬儿生五子,后其五子易姓为李:李可才、李可良、李可能、李可用、李可礼。长子、次子均无后,三子家谱不详,四子李可用因对“明取吴淞款附意缓,谪河南戍”。李可用,先居洛阳南关,后迁至李家营村(今孟津县麻屯镇李营村),繁衍至今。李可用长子李英迁至南阳,现分居南阳各地。五子李可礼留居松江府,李可礼之孙李年于1441年(明正统六年)撰修《李氏家谱》。

《元史》中对始祖孔温窟哇、木华黎、孛鲁的记载均与《李氏家谱》所述相符,“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

文档评论(0)

151****1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