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_高三语文教案
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当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一、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悟精神实质)。给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需有一字不愿放松的谨严”。
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区分,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讨论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将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当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表达。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课文分析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局部。8段说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其次局部。
第一局部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非常亲密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讨论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推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剧烈的情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其次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出“在外表上看,改得好像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觉错误而惊异的意味”、“绝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毕竟想到了“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美丽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亲密关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一层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删、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或者读者)思想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其次层6—7段,旨在答复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
第6段先从文字的意义上分析,它具有“确定”和“掌握”的难处。固然“确定”是根底,“掌握”是难点,也是目的。要想掌握文字的意义,非得了解文章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不行。“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却难用”。由于联想意义浸透了的共性。朱光潜先生信手拈来的“烟”的不同意义。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说明了捕获联想意义,抓住这“游离”的,不易掌握的“甚至于支离”的“怪物”,确实需要的艰难劳动,同时还必需有相关的背景学问:例如“小龙团”茶触发了“天上小团月”的联想。可见联想起来的难处,但是,“难处就在含混中显得丰富”。点击了、激活了这一难点,“这是点铁成金”。
第7段,承接6段说,苏轼擅长联想,能点铁成金。但现实的状况却是“习惯老是高兴走熟路”,可怕的是“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陷入到联想的套语中,消失了“套板反响”的为难局面。
锋利地指出:“一个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响’。”那么就可能是“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这种可怕现实并非耸人听闻,“假如任凭在报章杂志或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那些“省力”、“惰性”的僵化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