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第1页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
分布
【内容提要】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及初级加
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
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
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近代经济体系转型、重建、确立的诸多
阶段。本文拟从棉纱进口的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工业生产体
系形成过程中市场与生产部门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引进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
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
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
体系向机器生产体系转型的阶段。本文拟从棉货贸易体系入手,探求
与早期机器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地域性经济分工与发展程度
变化关系问题。
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
棉纺织的早期工业体系中,其引起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解体的重要原
因,首先在于在于洋纱的进口,其次是机器设备的进口与纺织机器制
造业,华商中采用外国棉纱的织布技术,并且利用进口机器生产制作
洋布,并在市场进行销售。而在社会层面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农
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而另一方面,则是工厂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旧
有的行会制度,新办工厂的制度。
关于棉货进口国的结构问题,则是中国地域性棉纺织业生产结构形成
的主要原因。“棉货为中国进口货物之大宗。”(注:《英日美三国
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进口棉纺织品的大致情形》,《上海总
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而在“各国向我国输入棉货,以英国为
最早”。“自一八六○年至一八九○年间,英国棉货,几独占中国市
1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第1页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第2页
场。”(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
月报》第三卷第10期。)继英国之后,“美货进口渐多,主以粗布粗
纱销售于北方诸省。日俄战争方息后,美国布匹在东三省一带销售尤
盛。据美国出口统计,一九○
五、一九○六两年,美国布匹输出于中国及香港,几达五千万金圆。”
这里所说的“金圆”,当是时人按美金计算的。当时对此贸易额的
说明,“中国海关册仅载由美国直接输入数目,由香港入口者,作为
香港输入,不能辨为何国货,故用美金统计。”当时的汇率为“一九
○五年海关银一两,合美金七十三仙,一九○六年合八十仙。”(注:
《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
第10期。)美国棉布棉纱在华销售的萎缩时间,大体上是在1907年
以后。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描述,美国棉布
棉纱的输入,“自一九○七年后受日货之竞争,顿见减色。”这里所
说的情况,自然仅限于当时的报告之编者的看法,其具体的进口额
数,自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印度棉布对华贸易,至19世纪末成为大宗进口。“十九世纪末,印
度纺纱工业既见发达,亦输入粗纱于长江一带及闽粤沿海诸口,英国
粗布粗纱之销路,颇为美印所夺渐趋重于细纱细布。”(注:《英日
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
期。)当然,对于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其最大的进口国当系后起之日
本。关于日本棉布及棉纱在中国的销售时间,大体上与印度同时。据
《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记载,当印度棉纱棉布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