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第1页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范文(精选30篇)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1
今天听史宁中教授对数学新课标的解读,颇有收获,现稍作整理,
以免培训后“水过地皮干”。
一、背景
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体验)
两能变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我对这一点感触特别深。
把有问题教得没问题,只是培养“考”生;把没问题教得有问题,
才是培养“学”生。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是一种“寄生的教育”,
无法培养出学生完整的品性和健全的大脑。教育中,要鼓励学生提问,
当学生敢于提问时,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让他们自行寻找资料,教师适
时补充,并制造相冲突的观点,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提供答案。在一次次的观点碰撞和淬火中,去掉杂
质,留取的精华。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且遵循逻辑与事实,至于答案,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二、要点
各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数学:①切分学段②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融合③增加代数推理、
几何直观、提升数学素养④与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有机结合⑤体现
数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
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定位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
抽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会用数学的需要表
述世界(数学模型)。
三、变化
1、课程内容由原来的内容要求,增加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不仅知道学习什么,还要清楚学习程度和如何学习。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第1页
三年级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第2页
2、小学数学的四大领域没有发生变化,为了更好适应基于核心素
养的教学变化总趋势。数与代数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负数、方程、
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过去数与代数的四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计
算、常见的量、数量关系,常见的量移入综合与实践。进一步整体化
为两个主题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
尺规作图的内容。统计与概率强调统计量,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综
合与实践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生活、传统文化的联系。数据分
类由实物分类,增加抽象分类。
四、实施
1、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知道自己的教学位置,知道前后联系。
2、知识体系与核心素养整体把握,概念提出与实际应用,知识进
阶与素养进阶。
3、概念有关内容与抽象更为接近
性质有关内容与推理更为接近
关系有关内容与模型更为接近
运算内容与运算更为接近。
4、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
形式上去掉名词,实质上舍去背景,回归抽象的本质。
5、增加代数推理
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发现和提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感悟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化未知为已知。
竖式是算法,横式是算理。
6、三个命题:前提命题,论证命题,结论命题。
三个推理:逻辑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经历从需要表达到数学表达的过程。
7、增加计数单位的概念,作为数学化抓手。
五、思考
1、新课程标准的变化需要数学教师再次对新课标进行学习和梳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11月深圳市福田区公开选用机关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笔试历年(2016-2023年)真题荟萃带答案解析.pdf VIP
- 2024秋(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汇总表.pdf
- 2022年通信工程师中级传输与接入(无线)真题及答案.pdf
-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设计(全章).docx
- 国家开放大学《电子商务概论》1-9章 形考任务阶段测验1、2答案(无错版本)82295 .pdf VIP
-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管理专业大类专业综合操作技能考试大纲.docx
- 银行开展减费让利宣传活动的总结范文(30篇).docx VIP
- 美育——美即生活-期末复习-题库-试卷.docx
-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doc VIP
- 中国饮食文化(教案) (中职教育).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