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对老年人的形象再现研究.docxVIP

网络新闻对老年人的形象再现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网络新闻对老年人的形象再现研究

?

??

?

?

?

?

?

?

?

???

?

?

?

?

?

一研究背景及动机

2012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老龄化与健康”成为当年关注的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认为,因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现象,将对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人民日报》称,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完成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00多年,而巴西、中国、日本、智利等国只用25年左右。中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人数占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1]无疑,“未富先老”考验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老龄化趋势也同样加重了医疗负担,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压力。老年人的看护、照顾、医疗等问题,均呈现出日益严峻的状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早在2006年政府就发布了《中国老年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表明了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和重视老龄问题、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方面的决心。自2006年以来,“彭宇案”“许云鹤案”等新闻事件牵扯着社会的神经,类似的“老人倒地”“碰瓷”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媒体对于老年人形象的呈现似乎开始偏重于再现老年人的消极形象,引发了公众“救助恐惧症”,甚至关于道德滑坡的大讨论。

作为媒介如何再现老年人群体形象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笔者以“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老年”“老人”为检索词,学科分类为“新闻与传播”,对1990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有关老年人的传播研究进行全面检索,剔除重复及无关文献后剩余303篇。就研究的内容而言,研究老年媒体中的老年现象多,公共媒体中的老年人传播现象少;就倚赖媒介而言,研究报纸电视中的老年现象多,网络中的相关课题很少。而且讨论网络新闻报道再现老年人形象的研究几乎没有,中国老年人的传播研究存在着失衡的现状。在国外的研究中,除了关于老年人传媒接触或使用情况的分析外,颇受研究者关注的是传媒如何呈现老年人形象。关于传媒中呈现的老年形象(ImageoftheElderlyinMedia)或者传媒对老年群体的描画(MediaPortrayaloftheElderly),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研究者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甚至成为国外有关老年人与传媒的文献中最为丰富的领域,甚至是国外与老年人或老龄化相关的传媒研究中的焦点。[2]

本研究尝试采用目前在该领域国内使用较少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内容分析得出具体数据来说明再现老年人群体形象的网络新闻事件特征、议题的选择状况,借以探究网络新闻再现的老年人群体形象是怎样的?网络新闻近十年来对于老年人群体的报道量有何变化?如何呈现出老年人的形象?呈现方式是否客观,又或者存在着哪些形象预设,存在一定的倾向性。

二文献探讨与研究方法

(一)媒介再现与老年人形象再现

媒介形象,即MediatedImage。在这里,Mediated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定义了“形象”本身乃是作为“介质”存在的;第二,定义了“形象”乃是通过“媒介”而存在的。“形象”本身作为“介质”存在,意味着媒介形象横亘在人与真实的生活世界之间,构成对于生活世界的遮蔽。[3]霍尔认为现代文化媒介的首要文化功能是“提供并选择性地建构了‘社会知识’、社会影像,透过这些知识与影像我们才对于‘种种世界’、‘种种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实体’产生认知;透过这些,我们也才通过想象见过他们的及我们的生活,使之合并为可资理解的‘整体的世界’”[4]。媒介是获得“社会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不仅仅是被客观状况所决定,同时也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社会建构论的主张秉承了现象学本体论的一个基本预设,即社会现实是以解释过的事实(而非客观事实)呈现自身的,而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又在不断地建构着新的社会现实。[5]也就是说,媒体报道就是其中一种对客观现实进行再造的过程。媒体通过消息来源的组织,收集真实世界与事件的原生态信息,经由媒介自身组织、传播,从而形成对客观现实的再造。如果说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依靠时间绵延与空间整合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完全依靠有目的、有策略的生产组织。媒介形象天然地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生产的结果。[6]由媒体建构的“象征性现实”(拟态环境)影响着受众对客观现实的判断,这种“象征性现实”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正确程度。

老年人群体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媒体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以其自有的方式跃然

文档评论(0)

151****23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