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戉箙卣铸造工艺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商代晚期戉箙卣铸造工艺研究

?

?

陆耀辉

摘要:文章尝试通过对上海博物馆馆藏商代晚期戉箙卣铸造工艺研究,复原戉箙卣从泥模塑形、纹饰雕刻、外范制作、铸造打磨到最后整器完成的过程,以证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分铸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关键词:商代晚期;戉箙卣青铜铸造工艺

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之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技术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1959—1960年,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和孝民屯发现一处约1万平方米的铸铜手工业作坊遗址,可见商代已具有冶炼大型青铜器的能力①。殷墟青铜铸造遗存的发现,加速了人们对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商周时期青铜器通过精湛的工艺技术、合理的范料配置、科学的铜锡铅合金配方、成熟的打磨工艺,缔造了青铜时代的辉煌。

中国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就铸造工艺而言,大体分为陶范法与失蜡法。商代晚期青铜铸件大都采用陶范铸造工艺。复合陶范法、分铸法、铸接法等技艺的掌握和应用创造出大量器形繁复、纹饰精致的艺术精品。本文尝试通过对上海博物馆馆藏商代晚期戉箙卣工艺研究,结合现有考古出土材料,复原戉箙卣从泥模塑形、纹饰雕刻、外范制作、铸造打磨到整器完成的过程,力证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复合陶范法分铸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1戉箙卣概况

卣是古代一种大型的盛酒器,流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商代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造型上看,卣大致可分为圆体壶形、扁圆体、筒形、方形和鸟兽形五类②。戉箙卣属扁圆体,斜肩,宽垂腹,纵向提梁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通高33.3厘米,口纵13.7厘米,口横15厘米,底纵13.6厘米,底横16.7厘米,重6625克。该卣铸造于公元前13~前11世纪,因器盖内有氏族徽记“戊箙”二字得名。戉箙卣(图1)分成卣体、卣盖、提梁三部分,造型优美,器盖两侧有出戟挑出器外,器的四面皆出棱脊,以增加器形稳重感。提梁与卣体交接处有兽首,卣体纹饰富丽,极具神韵。整器饰兽面纹、龙纹、鸟纹等,腹部饰内卷角的大兽形象,形制庄丽雄奇,纹饰深峻华美。提梁是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装法不同。

戉箙卣采用复合陶范铸造法,二次铸造而成,是商代晚期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之所以认为其是二次铸造而成,是因为从铸造工艺考虑,卣的提梁与卣体连接,又能自由活动,这是一次浇铸不能完成的。为达到既相连又不可拆卸的效果,在卣体完成一次浇铸后,再将翻制好的提梁范嵌入卣体进行二次浇铸。

2铸造过程

从戉箙卣的精美程度便可想见其铸造工艺之精巧、复杂。作为卣的主体部分,铸造师需要完成对卣体、卣盖的首次铸造,包括卣体以及卣盖的泥模塑形、纹饰雕刻、外范制作、铸造打磨等流程。

第一步,进行泥模塑形。从卣体塑形入手,待卣体塑形后,在口沿平面处均匀洒上细沙或草木灰,作为分型剂,目的是在卣体和卣盖成型后单独制范。卣盖塑形时,要注意与卣体整体性的统一,二者要比例适当,造型美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卣盖的制作过程中,卣盖顶部开一个与盖钮下部直径相仿的圆形隼孔,使塑形后的盖钮形成活块,然后插入圆形隼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在后期制范时做到外范与卣盖泥模顺利脱范。

第二步,雕刻整器纹饰。戉箙卣上的纹饰为三层花:第一层为回纹地,第二层为凸起的浅浮雕主体纹饰,第三层为在主体纹饰上的阴刻装饰纹。这种三层花的制作手法,是在泥模塑形后,在湿润的素胎上完成兽面纹、龙纹、鸟纹等主体纹饰,效果类似于浅浮雕,待阴干后,用铜锥(图2)①或骨锥(图3)②刻勾划出动物浮雕上的装饰细纹,呈现高低分层。

整器干透入窑焙烧,陶模成型。

这里着重对扉棱做下说明,关于扉棱的制作有两种可能:一种类似盖与盖钮的组合方法,在卣体上留出凹槽,扉棱做成预制件,在制作外范时镶入卣体凹槽中,进行外范翻制;另一种是在卣体上刻画出扉棱位置,进行外范翻制,在外范上直接进行扉棱雕刻。

第三,外范的制作。在外范用料的选配上,以泥和稻壳灰为主,掺入熟料混合。这样的选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灵活性、充型性和溃散性以及较高的耐火度。

卣体外范分型线定在圈足与卣腹交汇处,使卣体水平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又以扉棱为界,垂直分成四扇,共八块外范合成卣体。在陶制器身泥模上均匀刮去纹饰,作为泥芯使用。在合范时形成空隙,使空隙的厚度即为待浇铸厚度。

卣盖外范共水平分为三层:第一条分型线定在器盖上平面与立面相交处,即出戟处,另一条在盖钮最宽处。在卣盖出戟外侧预置两块外范活块,在沿卣盖立面扉棱和出戟外范活块中线垂直分为四扇(图4)③,卣盖平面沿四根扉棱中线分为四扇(图5)④,盖钮顶部纹饰分成两扇(图6)⑤,整个卣盖外范由两组活块及十块外范组成。外范自然阴干,外范内壁刻出整器回纹地,并对翻制出的浮雕纹饰进行增补及精刻加深(图7)①。在陶制器盖泥模上均匀刮去纹饰,作为泥芯使用。在合范时形成空隙,使空隙的厚度即为待浇铸厚度。

整器外范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