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伤寒总纲,寒热辨
第一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余无言曰:本条依表面言之,发热恶寒为伤寒,伤寒太阳表病之的症,故曰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为伤寒直中三阴之的证,即程国彭所谓直中之邪,但寒而无热,故曰发于阴也,
以此解释,似乎可通,但余意不然,此节不当在阴阳二字上苟求,当在有热无热上活套作
想,盖吾人思想当活泼泼地,不能死于句下,所谓发热恶寒者,即初病时,同时并见发热
恶寒之症状也,此人卫气必强,营血亦盛,故其一受邪时,体内立起抵抗,故发热与恶寒
同时并见,所谓无热恶寒者,并非永不发热,乃时间上发热较迟,耳其人卫气必较弱,营
血必较虚,体内不能立起抵抗,故发热不与恶寒同时併见,如第十四条太阳伤寒条下曰: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正与此条吻合,其云或已发热者,即言发热与恶寒併见
也,其云或未发热者即言发热未与恶寒併见也,前者气血必较实,后者气血必较虚,但发
汗虽较迟,并非终不发热,迨一旦发热,则太阳表症毕具矣,故余谓不当,在阴阳二字上
苛求,当在有热无热上作想者,此也。
愈期辨
第二条: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余无言曰:此条诸家解释,至于不辨眉目,言难千万,但无一可入余耳者,近人曹颖
甫甚至谓,发于阳者为中风,风为阳邪,当作六日愈,发于阴者为伤寒,寒为阴邪当作七
日愈,更属武断,不知伤寒论中之阴阳二字,举步换形,每条各有解释,不可牵混,诸旧
本均将本条与前条,分为两条,而俗本则混为条,此所以纠缠不清,而对于本条,反不得
其解耳。
本条第三句,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骤视之不可解,盖阳数为偶,阴数为奇,何
得云阳数七阴数六耶,余思之者再,乃始得之,盖数者指日数言之,阴阳者指夜与昼言
也,太阳篇第十二条曰: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太阴第二六三条曰:太阴病欲解,
时从亥至丑上,据此推侧,太阳病欲解,时在昼间十二之前后,反推其发病之时,亦必在
昼间十二时前后,盖吾国习惯,在记事上,不论第一日起于何时,只要确在昼间,即算是
第一日,例如初一日患病,即算第一日,初二为第二日,由此推至第七日昼间,病自愈时
为第七日,日若以二十四小时计算,则仍为一日患病,即是第一日,初二是第二日,由此
而推至第七日昼间,病自愈时,为第七日,若以二十四小时计算,则仍为六个二十四小时,
六个二十四小时,实不足七日夜之数,故第九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
其经尽故也,七日以上,即七日以前,明言其不足七日之数也,此更足为证,《易经》:七
日来复,此七日病可自解,然想亦正气来复,而病自解也,至于太阴病欲解时,在夜间十
二时之前后,照吾国习惯,在初一日天未明时夜间起病,算不到初一日,只能以初二日昼
间为第一日,初三日为第二日,由此推至初七日夜间十二时左右,病自愈时,又算不到第
八日,由初一至初七,只能算六日,若以二十四小时计算,则亦为六个二十四小时,执是
以观,无论太阳病太阴病,由起时至解时,大约皆为六个昼夜,其中并无若何神秘,无如
后人不明此理,乃各作别解耳,兹再列表如次以明之,
依上表观之,可以得其解矣,然此乃言其常,非言其变也,盖病之轻者,每不至六个
二十四小时而解,病之重者,每已过六个二十四小时而不解,体质弱者,每不至六个二十
四小时而传,体质强者,每已过二十四小时而不传,不可一例绳之,此六经传变之刻版文
章,又不可尽信也。
传与不传辨1,远当与第一二九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句,之动数两字,对照看来,
盖为伤寒之脉,本为浮紧,今脉变为数急,或动数,呈不静之象,则为传也,本条所谓脉
静,亦即浮紧之脉,未变常态,无数急或动数之象,故曰为不传也。
呕为少阳主症之一,躁烦为阳明主症之一,详见各篇本文,设病者脉见不静之象,又
见呕者,则为初传少阳之兆,若见躁烦者,则为初传阳明之兆,至于呕者与躁烦之病理,
在少阳阳明两篇言之,兹从略。
不传症
第四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余无言曰:本条即呼应前条者也,二日三日即指二侯三侯言,二侯之期不见躁烦之症
状,即为不传阳明,三侯之期不见欲呕之症状,即为不传少阳,此即阳明少阳不受邪也,
内不受则外邪不得内传,既不得内传则邪仍在表,仍当汗解而愈,不得泥于传经之常例,
以为二侯必见少阳病也。
例如阳明篇第一九七条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
汤,第一九八条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两条开始即曰阳明
病,天下岂有阳明病而用麻桂者乎,盖此言虽至阳明病期,(即二侯)但阳明症状不见,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