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中受拟者的主体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拟人中受拟者的主体性研究

?

?

吴连春

【摘要】拟人既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拟人的生成和其意义最终得以实现,涉及到两个主体:施拟者和受拟者。受拟者的主体性对拟人及其意义的解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拟者的主体性结构包括:认知结构、意志结构和情感结构。通过分析受拟者的主体性差异,为最大化地解读拟人及其意义、实现拟人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拟人;受拟者;主体性

1.引言

擬人既是一种修辞格,又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一直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在传统的修辞学领域,大都将拟人作为一种独立的修辞格,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拟人的产生机制、实现方式、美学价值等方面。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概念隐喻,并指出,“也许最明显的本体隐喻是那些自然物体被拟人化的隐喻”[1]。随后,很多学者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拟人展开研究,并提出,“拟人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的结果。”[2]。拟人的生成和其意义最终得以实现,涉及到两个主体:施拟者和受拟者。目前,拟人的研究大都从施拟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拟人的生成机制、实现方式、修辞效果和美学价值等,而从受拟者的角度对拟人展开研究的并不多,本文通过分析受拟者的主体性结构,进而剖析受拟者对同一拟人做出不同解读的深层原因,为受拟者更好地解读施拟者的你人机器意义提供有益的参考。

2.受拟者的主体性

“主体性”一词来自西方哲学,主体是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主体性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作为主体的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3]拟人作为一种本体隐喻,是从人的源域向非人的目的域映射的结果。受拟者在解读拟人时,需要凭借自己已有的世界知识、人生经验以及记忆等来阐释拟人中所包括的所有可能意义,竭力挖掘施拟者想要描述的客观世界和情感世界。由此,受拟者就成了认识的主体,而施拟者和其所使用的拟人就成了受拟者需要认识的客体。然而,由于受拟者不可能拥有和施拟者完全相同的生活体验,在对拟人进行解读和阐释时,必然会受到种种主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很难精准地解读施拟者的原始动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受拟者主体性的存在,拟人的解读会因受拟者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同一受拟者在不同情境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施拟者在使用拟人时着眼于拟人的本体,旨在阐释目标域,而受拟者则着眼于拟体,旨在阐释始源域。如果将前者看作是拟人的构建过程,则后者可以看作是拟人的重构过程。可以形式化为:

施拟者的建构过程:本体→拟人思维→拟体

受拟者的重建过程:拟体→拟人思维→本体

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的自洽和冲洗,受拟者才能荡涤掉各种理解的杂质,使重构的拟人及其意义无限接近建构的拟人及其意义。

3.受拟者主体性结构的差异

受拟者的主体性即受拟者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有别人他者的个性特征,具有独特的自由意志、理性反思和审美价值判断,是个性的张扬和个体力量的释放”[4]。受拟者的主体性结构是指“物质本体(自然生理机制)与社会内容(社会关系总和)的混合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认知结构、意志结构和情感结构”[5]。我们拟以这三个组成部分为着眼点,探究造成受拟者个体性差异的原因。

3.1受拟者认知结构的差异

受拟者的认知结构指的是受拟者认识世界的能力。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观察、记忆、思维。受拟者对拟人现象的观察实际上是接受拟人信息的过程。善于观察的受拟者总是善于抓住拟人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记忆是受拟者对过去所经历过的经验的反映,本质上是一种贮存信息的过程。人的记忆可以说是一个信息解码、输入、贮存、提取、编码和输出的过程。有了记忆,受拟者就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去识别和解读新经验,即识别和解读施拟者建构于拟人之中的新经验。思维是信息的加工和再加工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对比等若干环节,是受拟者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拟人的间接的概括性反映。恩格斯曾讲过:“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6]这里的“历代祖先经验的结果”实际上指的就是文化,因为文化是“把‘社会遗传性、社会经验世代传递下去的唯一手段”。[7]由此可见,受拟者由于所处的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其认知结构的差异,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对同一拟人现象产生不同的解读。

3.2受拟者意志结构的差异

肖君和指出,意志作为一个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采取行动和执行决定,从形式上看,前者包括“动机的确立、目标的确定、选择可行的方法和制定计划”;后者包括“执行决定”“克服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对疲劳的克服”。[8]这些形式要

文档评论(0)

159****4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