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docx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

?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进行文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文化范畴,本文试按照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探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问题。

一、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特征分析

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广和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个人互联设备的快速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催生了微文化,以2009年微博在国内的兴起和迅猛普及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微文化时代,微博、微信、微媒体、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微支付、微信贷、微投资、微公益……一系列以“微”为特征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状态构成了时下新兴的微文化生态。微文化生态极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一方面,他们既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普遍性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网络虚拟世界交往愿望强烈但在现实社会又存在交往障碍等等。另一方面,又存在与本科院校大学生明显的差异,按我国现行的高校录取方式,本科淘汰后的学生才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因此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较差;入学后专业选择较为盲目,职业生涯规划迷茫,价值观模糊。

当代高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下,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最多的就是利益原则、成功法则,因此,在价值选择与判断时,他们更多的是倾向物质层面、个人层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社会层面。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到企业见习、实习,也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而当下大部分企业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这一用人原则也间接影响了在校高职生的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当代高职学生还是生活在以信息化、快捷化、碎片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微文化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微内容”容易失去自我判断能力,盲目转发或跟帖,他们极易被打着时尚、新潮旗号的西方生活方式所迷惑,陷入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漩涡,成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俘虏。同时,他们又受着多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集体主义的意识情怀时常萦绕心头,这使得他们在价值选择与判断时,常持多重标准,左右摇摆,模糊不定,出现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微文化生态所呈现的去中心化、多元化、快捷化等特征会带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动摇、教育内容受冲击、教育过程受干扰等不利影响。但微文化特征恰恰迎合了青年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需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微平台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载体,可以让教育内容更易被接受。因此,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要遵循微文化生态特征和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微信、微博、QQ等微文化平台,重视价值认同、环境熏陶、实践强化机制等的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通过教育者的影响与环境互动形成有用的能量资源,最终转化为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

二、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认同机制

价值观教育包括培养价值认知能力、价值分析能力、价值选择能力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导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要取得价值认同,就必须激发主体内心需求,引起共鸣。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的主体需求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受教育主体愿意接受教育的内因所在,而且人最迫切的需要是诱发人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因,人的某方面需求越强烈,接受这方面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这就是文化生态学的“主体需求律”。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认为人的各种活动源于其基本需要,并提出了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应该遵循“主体需求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关切所在。

高职生比本科生的文化基础要差,这个群体在中学时代经常处于被排斥、被冷落的尴尬境地,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关爱等正向情感的呵护。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