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湖水环境演变历程看太湖治理策略-(1).pptx

从太湖水环境演变历程看太湖治理策略-(1).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太湖水环境演变历程

看太湖治理策略;主要内容;一、太湖水环境的历史演变

;太湖近三十年富营养化长期变化;太湖近三十年总氮变化历史变化

;太湖近三十年总磷历史变化

;叶绿素对磷的响应关系极其显著;太湖近三十年营养状态指数与氮磷关系

;二、太湖水环境压力分析;三产比重:3:58:39

整体表现为一产比重偏低,二产占主导,三产发展滞后。;2010年;②湖荡湿地面积锐减,湖荡水质差,植被退化严重;湖滨带挺水植物分布面积;湖荡湿地面积锐减,植被退化严重,上游区域湖荡水质较差。;漕桥河居民污水直排;支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支浜消失严重,多为人为活动;

居民生活直排,禽类养殖污染较为严重;

人工垂直堆砌护岸以及岸坡崩塌的现象较为普遍,

沿岸带植被破坏严重;支浜的水生植物总体覆盖率较高(超过30%),不过其中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所占比重较大,真性水生植物较少。另外入侵种的比例较大(如水盾草,喜旱莲子草)。

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水丝蚓属的霍甫水丝蚓和苏氏尾鳃蚓、摇蚊科的羽摇蚊、红裸须摇蚊,均为污染水体的主要种类,密度和生物量都非常大,指示支浜水体属污染严重水体。;入湖河流水质恶化有所改善,但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及底质污染仍然严峻,主要入湖负荷来自西北部。;太湖环湖河流水质变化;;三、国际湖泊治理经验借鉴;国外湖泊治理成功经验--德国博登湖;国外湖泊治理成功经验--德国博登湖;琵琶湖南湖入湖河流历年氮磷浓度变化及流域下水道普及率(1978-2010年);日数/d

;流域策略:氮磷同步控制

深度处理排水氮磷比120:1

超深度处理排水氮磷比150:1。

控源对策:兴建污水处理厂,流域普及“除磷脱氮”超深度处理工艺与技术,使用无磷洗剂等措施。

成效:近35年的治理,共投资1,800亿元,2001年以来总磷降至0.015mg/L以下,TN为0.3mg/L以下,水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区分;区分;我国集中污水处理厂效率与国外的差距;四、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策略;问题之二:如何有效削减氮磷负荷?

降低湖泊营养盐浓度,控制水华爆发

频次和面积;治理目???:削减氮磷负荷,降低湖泊营养盐浓度

控制水华爆发频次和面积

目标导向:氮磷同步控制?(琵琶湖策略)

总磷优先控制?(博登湖策略)

总氮优先控制?营造氮限制生境;太湖湖体的氮磷比变化特征;与东部湖区湖库营养盐基准比较

磷基准值为0.03mg/L,超标倍数1.5倍

氮基准值为0.60mg/L,超标倍数3.0倍;;途径一:氮磷协同控制

基于现有的污水排放标准,主要污染源达标;氮磷均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氮磷来源于相同的污染源,生活源和种植业面源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氮磷同源;氮相对于磷而言,来源复杂,面广量大,且不可控因素多:

流域大气沉降总氮背景值已接近2.0mg/L的限值;

农田化肥氮含量高,且氮的流失率高于磷;

湖内浮游植物还具有固氮功能;

污水处理厂对氮的处理效率有限,远低于对磷的处理;

相对于氮而言,深度除磷的污水末端处理技术较为发达。

---流域污染源控制“控磷”更有成效!;1、重点区域。污染物入湖来源主要为流域西北部上游区域与控制单元。控源重点区域为湖西重污染控制区和北部重污染控制区,重点控制单元以宜兴和常州为主。太湖湖体西北部沿岸区域以及陈东港、漕桥河、太滆南运河、大浦港等4条河流是水体控源关注的重点。;氮磷协同控制:提高工业废水接管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化肥减施,氮磷拦截工程;提升畜禽养殖废物处理率。

深度控磷对策:引进、吸纳与应用国内外先进的除磷工艺与技术,普及“除磷脱氮”深度处理工艺,提高流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磷的排放标准。;(五)氮磷协同控制,行业深度控磷的潜力分析;注:一级A总磷出口浓度标准为0.5mg/L;

削减潜力为流域氮磷的总入河量的削减率;途径一:湖滨带生态修复

实施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拦截功能;;“系统控源+生态四圈+管理”治理思路;流域生态修复—“一湖四圈”修复思路;子系统;主要结论;谢谢!

文档评论(0)

130****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