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明清小说的发展与诸葛亮形象神化研究
?
?
解容涵?王一帆
摘要: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部分人物形象被一步一步奉上神坛。诸葛亮就是一个地位被逐渐抬高的典型代表,逐渐成为能力非凡、智慧超群、无所不知的代名词。其中,明清时期承接前代对于诸葛亮的敬仰,将其进一步神化为一个通晓天地的神人形象。本文将尝试解释这一现象与明清小说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诸葛亮;神化;明清小说;市民阶层
诸葛亮的形象是层累形成的。在从魏晋至明清,他从一介凡人不断被抬高和完善,最终在明清时期超凡入圣。每一时期的诸葛亮的神化对于之前形象有所承袭,同时又在其中增添了时代性的新特征。在明清时期,新兴文学小说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推动,将诸葛亮最终捧上神坛。
一、通俗小说的发展与诸葛亮的神化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渗透个人审美理想所造的一位贤相。[10]而由于《三国演义》具有通俗易懂、读者接受度高的特点,因此传阅度极高,如明代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然史之文,理微义奥,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特别受到下层读者的欢迎。[1]又有杜纲从正史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受众来显示小说传诵读度之高:「史之言质而奥,人不耐读,读亦罕解。故唯学士大夫或能披览;独三国演义虽农工商贾、妇人女子,无不争相传诵。」由于正史语言深奥难读,读者群体限于士大夫,市民阶层倾向通过阅读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来了解历史,[1]因此坊间对于诸葛亮形象的认知体现了小说的价值观,即「维护正统、报知遇之恩」的个人价值及整体的儒家价值观。[3]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鼻祖,诸葛亮是「神化」的「智」、「忠」典型形象。[8]鲁迅曾提出中国小说人物形象的演变特点是「从神演进,出现的大抵是半神」,且由于作者罗贯中将起义失败的知识分子之理想投注于诸葛亮,充分表现并夸大诸葛亮的智与忠,使之脱离真实的人而成为「半神」,[7]体现了小说发展进程与作者主观情感的浇筑。另外,文学性的历史演义体小说强调虚实结合,这亦是增强艺术效果和塑造「军师」类型化人物的手法。[5]
《三国演义》情节跌宕,人物形象鲜明,开历史演义小说之先河,而明清时期对于《三国演义》做出的发行工作加速了其传播过程。[2]清政府多次翻译小说文本,如顺治皇帝时期就曾颁行清字《三国演义》,宣传诸葛亮忠、智「军师」的形象,传播掀起高潮,奠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士大夫对于《三国演义》的点评,增强了文本的崇高地位。例如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乃「文章之最妙者;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6]通过评点为读者提供了文学审美标准,宣传了包含诸葛亮在内的历史人物形象。
二、市民阶层的兴起
元末明初开始,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土地的减少等因素,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这为当时蓬勃发展的民间小说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和广泛的受众。然而,与城市经济状况相吻合的制度政策并未完善,导致了当时大量的民间矛盾的爆发,艰难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越发想念历史上那些能给百姓带来安定富足生活的贤君能臣。
从明代正德年间开始,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围绕书坊这一文化产出地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不断增加的市民人口为书坊内精细化分工提供了可能,出现了受雇于书坊主的高层次作者,高度发展的印刷业使得文学作品得以传播的速度加快。这都推动了明清小说世俗化的发展:传播内容极大地丰富,作品数量急剧增加。与此相对应,城市人口即文化受众也在同期大量增加,赖于市民阶层这一读者群的发展,《三国演义》这一部小说得到了能够充分传播的客观条件,这也为诸葛亮这一形象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国内的面临的情景如同《三国演义》中的蜀汉,对内需要发展生产,对外需要抵御异国或者异民族的侵略。然而当时的两个政府并未满足人民对于这两方面的要求,故而市民对于《三国演义》中的蜀国民生安乐的景象心生向往,百姓希望「诸葛亮」出现,为他们带来安稳和平的生活。[4]
在诸葛亮统治蜀期间,外部连吴抗魏的战争没有停止,蜀国内部也一直维持着稳定繁荣的状态,这得益于他保障民生的各项政策。蜀汉建国前期遭遇天灾,诸葛亮特意颁布限酒令以节约粮食,并且压缩军队和官府编制,以削减财政支出。提倡军民屯田,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设立专门机构,积极促进工商业的发展。通过长期的努力,蜀地达到了和保持了内部「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的状态,百姓生活得以改善。[9]
明清虽然是中国古代商业社会发展的最高点,但百姓对于城市生活并不满意。明代初年面临民生凋敝的状态,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11]但在之后逐渐折返抑商,压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