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渊薮的形成-宋代江西理学的昌明.pdfVIP

理学渊薮的形成-宋代江西理学的昌明.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学渊薮的形成:宋代江西理学的昌明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宋一代,以学派林立、学术多元、思想自由、成果

丰硕而堪称造极。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习风气,使宋代

江西成为天下学者交流思想、切磋学术、聚徒讲学的理想场所。前有欧阳修、李

觏与“三先生”共启理学先声,继有周敦颐莅赣为理学开山奠基,至朱熹、陆九渊

等一代理学宗师崛起,理学终于在江西系统集成、发扬光大。江西也因理学家活

动时间早、学派多、人数众、地位高、贡献大、影响远而成为宋代理学渊薮。

放[中国学术思想史,有宋一代以学派林立、学术多元、思想自由、成果丰

硕而堪称造极。深入研究宋代理学,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尤为引人注目:一大批

本土理学家的涌现和外埠理学家的进入,使得江西成为真儒过化之地、诸子向往

之所,是全国的学术中心,有理学渊薮之美誉。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此略申管见。

一、北宋江西理学思潮的涌动

宋代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冲突、逐渐融合而创生的和合理论。宋代学者大

体上把隋唐以来整饬师道衰微之功归于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视其为

理学先驱。其实北宋时期理学的先驱除“三先生”之外,还应加上欧阳修和李觏,

理学的开创者则是周敦颐。

(一)欧李并“三先生”同启理学先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公,

江西庐陵人。“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王安石及苏洵父子皆出其门下。苏轼称其

“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1](卷三百一十九《欧

阳修传》,P10381)。欧阳修大力提倡风教,重视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尝

言:“师道废久矣!自景祐、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胡瑗)暨泰山孙明复、

石守道三人。”[2](卷二十五《胡先生瑗墓表》)对办学有功的胡瑗等人倍加赞赏,

大力举荐。欧阳修对五代以来“锼刻骈偶、羜羠弗振”[1](卷三百一十九《欧阳修

传》,P10375)的学风深恶痛绝,致力于倡导新的学术风气。陈傅良在总

结北宋学术嬗变时指出:“盖宋兴,士大夫之学亡虑三变:起建隆至天圣明道间,

一洗五季之陋,知乡方矣,而守故蹈常之习未化,范子始与其徒之以名节,天下

靡然从之,人人恥无以自见也,欧阳子出,而议论文章粹然尔雅,轶乎魏晋之上;

久而周子出,又落其华,一本于六艺,学者经术遂庶几于三代,何其盛哉!”[3](卷

三十九《温州淹补学田记》,P501)欧阳修还以对佛学的独到批判,开启了

庐陵学派,有“佛入中国千余年,只韩(愈)、欧(阳修)二公立得定耳”[4](卷四《庐

陵学案》,P181)之说。清人全祖望认为欧阳修“卓然有见于道之大慨,左提

右携,于是学校遍于四方,师儒之道以立……说者以廉洛之前茅也”[4](卷三《高

平学案》,P134)。欧阳修在理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后从祀孔庙,称“先儒

欧阳子”。门下弟子有新余三刘(敞、、奉世)、南丰二曾(巩、肇)、临川王安

石最为著名,他们不辱师门,在理学方面都卓有成就,诚“有宋诸家,庐陵、南

丰、临川,所谓深于经者也”[4](卷四《庐陵学案》,P208)。

李觏(1009—1059),字泰伯,江西南城人,学者称盱江先生。李觏

在理学史上的地位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曾与宋初“三先生”互为师友,“安定

(胡瑗)、泰山(孙复)、徂徕(石介)、盱江皆客文正(范仲淹,高平学派)门”,据

清儒王梓材考订,“谢山尝立《盱江学案》,检原底《序录》,《士刘诸儒学案条》

有‘江楚则有李觏’句,后定刊本又节之,盖以盱江并入高平耳”,理由是辈行

较后,“以为文正门人可也”,这对李觏实在是不公平的。李觏在政治上是“庆历

新政”的支持者,在学术上“俊辩能文”,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居家讲学,“学者常

数十百人”。[4](卷三《高平学案》,P156)对摒弃佛法、复兴儒学,李觏有

深刻的认识,在回答释老“修心养真,化人以善,或有益于世”时说:“夫所谓修

心化人者,舍吾尧舜之道,将安之乎?彼修心化人而不由于礼,苟简自恣而已

矣。……浮屠之法,弃家违亲,马兽鱼鳖,毋得杀伐,非兼爱乎?为我是无君,

兼爱是无父,无父无君,不忠不孝,况其弗及者,则罪可知矣。”[5](卷十六《富

国策第五》,P140)在振兴儒学的思潮中,李觏对礼崩乐坏的问题尤为关注,

为“正其名以责其实,崇先圣之遗制,攻后世之乖缺”而作《礼论七篇》。他认为,

礼是“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修身正心,无他,一于

礼而已矣”。治理家国天下

文档评论(0)

133****6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