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下的文学翻译教学的研究.docxVIP

批判性思维下的文学翻译教学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批判性思维下的文学翻译教学的研究

?

?

祁梓璇张万防

摘要:相较于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具有强大的开放性。这就决定了文学翻译课堂应当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试图探究批判性思维与文学翻译教学的融合以及融合路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文学翻译教学;融合路径

1.批判性思维与文学翻译教学的“联姻”

1.1批判性思维内涵概述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普遍被认为是通过一定标准的评价、比较、分析和批判从而完善思维的思维技能和思维倾向。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通过“助产术”(artofmidwifery),以谈话和提问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否定,也被称为探究性质疑(probingquestioning),是为批判性思维的开端。美国社会学家W?G?萨姆纳(WilliamGrahamSumner)在1906年发表的《民俗伦》(Folkways)中提到批判性思维与教育的紧密关系:“批判性能力是教育和培训的产物,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能力。好的教育就是意味着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过分受到传统约束,积极找寻立足例证,面对偏见,坚持己见。只有教育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批判思维,才能够说这种教育能够培养真正的好公民。”其观点同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Dewey)提出的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thinking)不谋而合。中国哲学博士董毓则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内核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其在《批判性思维教学:语文教育的范式转换》中提到培养批判性思维者,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虚怀若谷、坚守理性、勇于探究的人。

1.2批判性思維视阈下文学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虽然对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历史悠久,中西方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然而多以理论形式出现,实践事例不多,运用于文学翻译教学更是少之又少。早在1998年,黄源深就指出,外语专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1]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更是两种思维转化的过程。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不同在于,文学翻译是译者再创造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要求译者具备强大的双语能力与文学功底。批判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翻译再创作起到重要作用。在文学翻译课堂上融入批判性思维教学,不仅是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树立学生自我否定促进再发展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对文学翻译的技能掌握,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翻译人才。

2.批判性思维下的文学翻译教学的研究

2.1正确意识形态培养是英汉文学翻译的基础

英汉文学翻译应当立足于国情,译者应当怀揣基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情怀,教师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翻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当下高校文学翻译课程多以选修课形式呈现,英语翻译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历史与国情等教育却存在严重短板。中国文化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文学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在西方文化霸权的统治下,我国传统文化及文学作品仍处于边缘地位。这就要求文学翻译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基础,在文学翻译过程彰显民族意识,充分关注英汉文学的交流互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上应当打破英语专业限制,从文化、历史、政治、哲学等方面着手,提升学生人文学科综合素质复合培养。

2.1.1转变师生的思维定势

戴维·希契科克认为,“在教育项目中提高思维能力存在两种基本模式即融合模式和单独教学模式。融合模式的优势在于学习批判性思维过程时运用的是学习者现有的专业知识,挑战在于如何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获得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和态度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及日常生活。”[2]翻译的学习和文学素养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达成,需要长期投入,活到老学到老。相比于课堂知识传授,转变定势思维和传统学习态度为批判性思维则是受益终生的法宝。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身为传道受业解惑的组织者,对于课堂教学掌握着“主导权”,其权威不可侵犯。若使批判性思维与文学翻译融合,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现下文学翻译教学过程仍多是教师介绍某种翻译技巧并举例说明,再让学生尝试翻译练习,最后发放参考译文。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限,无法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个体性培养。而学生则受到应试教育唯上、唯师的影响,以参考译文为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质疑问题的探索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传授知识的观念,转变课堂主导的职能,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点拨知识,加强师生的相互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文学翻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创造功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不同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不同,译文自然各不相同,不存在标准译文。故而应当纠正学生将参考译文当做最佳译文的观念,降低其对于“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