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现状分析及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文本解读现状分析及思考

?

?

【摘要】语文教学低效,其中表现为课堂解读文本的无效或低效。教师文本解读主要存在的问题:迷醉形式,架空语言。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阅读期待较低,缺乏情感共鸣;疲于应付“应试训练”,个体经验介入不够。细读文本,要重视内容确定、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文本细读

G633?????A????????1672-0490(2021)28-022-03

【本文著录格式】李胜红.文本解读现状分析及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28):22-24.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更充分地挖掘出文本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文本的态度,和学习母语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当下语文课堂上,学生要么隔靴搔痒,要么默不作声,甚至吹起了一股不正之风,受网络恶搞文学经典的恶劣影响,一些师生开始蔑视、无视经典文本,甚至反文本。

一、教师文本解读现状分析

(一)迷醉于形式上的设计,游离于文本之外

在随堂听课中,笔者注意到一位老师在教授经典名篇《背影》时,刚开始多媒体播放刘和刚的名歌《父亲》,然后,没有与文本直接相关的问题设计,就直接开问学生:听完这首家喻户晓的歌,你有什么想法?能说说这首歌为什么感动你?你能当着大家的面,给大家清唱一下吗?忘却设计播放这首歌曲的初衷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歌曲的事还未说完,只见课本剧又开始了,演课本剧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嬉皮笑脸,闹哄哄热闹非凡。转眼大半时间已过,教师草草收场,某些学生还停留在扮演“父亲”角色的滑稽搞笑中,面面相觑,又一次嬉皮笑脸。一篇带着忏悔和通过深刻叙事抒發浓郁情感的美文,一经课堂折腾,谁还再沉下来,落入文本?

朱光潜说:“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他的语文。”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严重游离于文本之外,仅仅依靠那么一点开篇引趣的方式进行,最终课堂会沦为两张皮,我们会抓不住学生的心魂,也就不能激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波澜。

(二)架空文本语言,局部肢解文本

文学语言具有描写性、抒情性、表现性、议论性等特征,在具体语境的作用下,充满着多个层面的意义。正是文学语言意义的多层面性,才使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有了存在的价值,读者从直面语言形式,到逐渐沉入语言内容深处,并且在语言的世界里“出生入死”。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理所当然成为文学的血肉。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此基础之上,诱导学生沉入言语,对文本极具美感和深度的语言进行品味咂摸。《岳阳楼记》是古典散文经典作品,历经磨砺,流传千古。很多公开课,语文教师热衷于上这一课,最主要的原因是有讲的东西,但课后却没有沉淀,随风而逝。笔者总结其中最大的败笔不在于语文教师备课扎实与否,课堂环节设计合理与否,而在于语文教师仰仗自己的过往经验,大讲特讲历史知识,纠缠知识分子的忠君爱国思想,就是不沉入语言。正如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就特别强调:“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要尽心尽力地与语言打交道,一定要紧扣文本,立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情感。”

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阅读期待较低,缺乏情感共鸣

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学作品普遍持积极的态度,说明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学生希望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寻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教师在课堂的文本解读过程中总是习惯“用考点将文本肢解成一大堆字词句篇章的知识,不仅将阅读绩效简化为单一的知识积累,更造成学生阅读主体的缺席,使阅读缺乏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冻结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灵性”。应试教育已经使广大师生产生一种心理的惯性:读这个,与考试有关吗?或者纠缠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解读过程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使得文本细读渐渐滑向机械式的文字肢解和教化色彩的知识传授,文本变得陌生,教学内容一下子缺少了生气。通过课后笔者与学生的随意交流,许多学生也反映出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枯燥和单调。课堂上,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文本解读和引导存在着疑惑或感到迷茫,参与讨论和思考的积极性并不如设想中一样高涨,认为和自己的阅读期待有些差距。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疏于细读文本,故而往往随意抓住文本内容的一点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热闹的讨论取代了对文本的深刻剖析,师生间的交流只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对情节的了解,段落大意的授受,至于这篇作品是否真正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程度如何,教师并没有深究。

(二)疲于应付“应试训练”,个体经验介入不够

“语文教学是唤醒的艺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充分的时间细读,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细读的欲望,调动其内心的情感,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对话中,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心灵借助文本语言得到碰撞。”阅读是需要学生参与创造、建构文本意义,并能够获得审美体验的行为,此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