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荀子性恶论中的美学意蕴.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析荀子“性恶论”中的美学意蕴

?

?

浅析荀子“性恶论”中的美学意蕴

1“性恶论”对人性的正视

荀子所创立的“性恶论”是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也指人的本性,它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也指人为的后天修养,它是善的礼乐教化。荀子在《性恶》开篇即说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恶是人性当中根本存在的东西,而善的存在则是通过人为产生的,他否认人的道德观念是生来就具备的,强调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塑造影响。“性恶”是人之本性,荀子没有回避否认这一点,而是承认了它存在的合理性。正如他在《荣辱》、《性恶》、《天论》、《王霸》中的论述,并未对人类在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加以否定,而是将欲望追求其视为人之本性,将感官视为人体接触外界的官能体验,进而对这种追求欲望满足的行为起到合理化作用,使其变得正当。

然而,正是因为人类对欲望的追求是出于本性的,因此在寻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节制任由本性使然,就会造成社会混乱。所以荀子在《性恶》中又指出:“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1]在此,人的欲望以“恶”的形式呈现出来,荀子虽肯定了人类追逐欲望的合理性,却也指出了其中的危害之处,若欲望不加节制任其发展,就会恶从欲生。同时他也指出人性之恶为人的教化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社会、制度的约束,人类可以做到对欲望进行节制,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将对欲望的追求变成具有审美追求的行为。

2“性恶论”与审美世俗化

冯友兰先生曾说:“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2]冯友兰先生的这段论述,简明清晰地阐释了荀子“性恶论”将审美推向世俗化的关键——重视“人”的作用。

“性恶论”承认物欲是人的本性,无疑也肯定了追求美感是人的本能需求,荀子在《荣辱》里说道:“目辩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辩酸咸甘苦,鼻辩芬芳腥燥,骨体肤理辩寒暑病养,是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3]荀子由此指出,人类在追求欲望满足的同时也具有分辨事物之好坏优劣的本能。这是“无待而自然”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又如他在《非相》里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4]也就是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在于人具有认识辨别“美”的能力。

“性恶论”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将人类的自然欲望提升到了审美愉悦的层次,肯定了人类对世俗享受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艺术的发展进步。蔡仁厚曾说:“荀子性论的特色,正在于以欲为性。”[5]在战国后期社会各方面融合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性恶论”所蕴含的其美学理论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推动了审美世俗化,更是使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都能接触到“美”的魅力,其肯定人类物欲的“俗化”倾向对于当今审美观念俗化的认识也具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3“化性起伪”之美

尽管“恶”为人之本性,然而“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6]尧、舜之类的君子能将“善”发扬光大,荀子将其归因为后天的教化,圣人所制定的礼义文理必须经由人的后天修炼才能起到教化作用,由此可见人类纯粹的本性并不是“美”的,只有经过后天的教育、修养,才能达到“美”的境界。正如廖名春所说:“所以,在荀子看来,作为人的本质的不是‘性’而是‘伪’。将荀子的所谓‘性’视为我们今天作为人的本质的人性的同义语,又反过来指责荀子‘不懂得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正是顾名而失实,得椟而遗珠。”[7]所以“性恶论”之高明,在于其“化性起伪”的思想。“性恶论”将人的欲求提高到审美需求的层次,而“化性起伪”又提出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将纯粹的欲求转化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审美行为。

虽然荀子肯定了美起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但这并不等于荀子认为所以原始的情感都是美的、所有情感的表现形式都是美好的。在荀子看来,美是通过礼义教化达到对个体的欲望进行节制的总概况,不仅如此,美还应具备改造欲求并将之与社会秩序有机结合的功能,其目的在于将后天的“礼义”教育及其所具备的道德功能真正落到实处,以达到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效果。这一切完全符合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即合乎道德礼义,维护社会秩序,而“化性起伪”之美的要点也正在于此。

?

-全文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9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