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茎 癌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pdfVIP

阴 茎 癌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茎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阴茎癌的中医学病名称之为“肾岩翻花”、“翻花下疳”、“翻花疮”、“肾岩”

等,是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炽,肝经血燥,火邪郁结,逐渐恶变而

成。以阴茎、龟头部位出现丘疹、结节状坚硬物等,溃后如翻花状,有恶臭分泌

物为主要表现。阴茎癌在欧美仅占男性肿瘤的0.4%-0.6%,而亚洲、非洲、及南

美洲比例较高,占10%-20%。50年代,本病在我国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

首位,为38.2%-51.6%。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偏远落后

地区,阴茎癌发病率仍较高。发病高峰在40-59岁,青少年及老年人亦可发病,

但相对少见。本病的发生与不良卫生习惯,落后的卫生条件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

有关。90%以上的阴茎癌患者有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病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

发展,越来越多证据提示病毒感染及病毒基因等对阴茎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人

乳头状瘤病毒(HPV)中HPV-16及HPV-18在阴茎癌中有较高表达,在转移性

淋巴结中也能检测出。原发肿瘤发生的部位依次是:阴茎体(48%)、包皮(21%)、

阴茎体和包皮(9%)、冠状沟(6%)、阴茎根部(<2%)。阴茎肿瘤的病理类型

有鳞状细胞癌、间质肿瘤。鳞状细胞癌是阴茎癌最常见的类型,占95%以上,可

细分为疣状癌、基底样鳞癌、乳头样癌、肉瘤样癌、混合型癌等特殊亚型,无特

殊表现者归为经典型鳞癌。根据病理学特点可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型癌

及溃疡型癌。原发性阴茎癌多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病理检查多为高分化鳞癌或乳

头状瘤癌变,发生转移晚。一般认为阴茎海绵体外的筋膜较为坚韧,在一定程度

上有阻止癌细胞浸润穿透的能力。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能够得到较为

满意的疗效。阴茎癌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较常见的有肝、

肺、脑和骨转移。阴茎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治疗时机、方法选择和患者年龄

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国内报道平均5年存活率为78.6%;腹股沟淋巴结有转

移者,5年存活率为20%–25%。

【文献概述】

中医学认为,阴茎属肾,故在中医籍中将本病称为“肾岩”;病久疮面翻花,故

又名“肾岩翻花”、“翻花下疳”、“翻花疮”。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夫肾

岩翻花者,俗名翻花下疳,……初起,马口之内生肉一粒,如竖肉之状,坚硬而

痒,即有脂水,延至一二年或五六载,时觉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

竖肉处翻花若瘤子样,此肾岩成也。渐至龟头破烂,凸出凹进,气味异臭,痛楚

难胜,甚或鲜血流注,斯时必脾胃衰弱,饮食不思,即食亦无味,形神困惫,或

血流至两三次,则玉茎尽为烂去,如精液不能灌输,即溘然而毙矣。”详细描述

了本病的特征和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表现。清·陈实功《外科正宗》曰:“翻花

者,乃头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无苦无疼;揩之每流鲜血,久亦虚人。”

清·邹岳《外科真诠》:“肾岩翻花,玉茎崩溃,巉岩不堪,脓血淋漓,形如翻花。”

则描述了本病典型的局部症状。《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反花疮候》曰:“反花

疮者,由风毒相搏所为。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血出,便生恶肉,渐大有根,浓

汁出,肉反散如花状,因名反花疮。”对本病症状描述较为详细。

高秉钧认为“肾岩翻花疮”“由其人肝肾素亏,或又郁虑忧思,相火内灼,水不

涵木,肝经血燥,而络脉空虚,久之损者愈损,阴精消涸,火邪郁结,遂遘疾于

肝肾部分。”清·《医宗金鉴》记载:“翻花疮因溃后生,头大蒂小努菌形,虽无

痛痒触流血,血燥肝虚怒气成。”分别阐述本病的发病机制,二者都提到了肝虚

血燥。

《外科真诠》提到“(肾岩)宜服六味地黄丸加人参当归补之,外药同上”则提

出内服药与外用药结合治疗本病。

唐·孙思邈集《华佗神医秘传》卷五:“翻花疮,疮口内肉突出,如菌如蕈,故

有此名。虽无痛苦,然久流鲜血,则易致虚损。”“治宜滋肝补血,益气培元。”

则指出了本病早期虽无痛苦,但病久可以致虚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本病中后期需

以治虚为主的原则。

【病因病机】

一、肝经郁热清代高思敬《外科问答》指出,“筋瘤……此证得自郁怒伤肝,忧

虑伤脾伤肾”,“肾花岩,与乳岩仿佛,由肝郁不舒,木火鸱张而得,甚不易治。

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阻滞,血行瘀阻,瘀久化热,

结毒玉茎,发为本病。《谦益斋外科医案》云:“肝火不遂,抑郁不畅,肿疡生焉。

此非寻常时毒,乃肝经本病。”

二、湿毒下注包茎或包皮过长,污垢难清,久则酿毒化热,结于玉茎;或素嗜

酒酪,伤及脾胃,脾失健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