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信息传播.docx

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信息传播.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信息传播

?

?

论文导读::灾难性事件报道。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灾难性事件,新闻评论《人民日报》

?

一、灾难性事件报道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通常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而备受各方关注。

灾难性事件是不可预见性的,而且持续的时间往往长短不一,如果处理不当,其危害是严重的,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威胁。无论什么性质的灾难事件,在其爆发时,会立即引起各界的关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新闻媒介,因为它是社会公众所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传播,贯穿于灾难性事件发生的始终,有时它比身处其中的人更能了解其全貌。

二、《人民日报》关于玉树地震新闻评论的议题分析

(一)样本介绍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它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信息传播,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更是受到各级、各界的重视。以下内容选取了《人民日报》从4月15日到4月28日14篇评论作为议题设置分析的样本,根据危机传播的几个阶段将媒体对玉树地震报道议题设置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是灾难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

?

?

?

《人民日报》新闻评论

设置的议题

灾难突发期

《十三亿份关爱正集结驰援》

《不惜代价抢救生命救治伤员》

《上下同心共御天灾》

维持公众情绪、给灾区人民信心与全力救灾情况

灾难蔓延期

《夺取营救生命保障民生斗争的胜利》

《同人民在一起》

《新校园、新家园,会有的!》

《悼念中铸就生命的坚强》

《毫不松懈坚持到底》

《在一起,战胜灾难有了力量》

慰问与救灾、救灾知识与心理抚慰、捐款与救灾物资、灾民的安置问题、对遇难者举办的哀悼活动以及少量的灾后重建

灾难解决期

《敬礼,人民的守护神》

《让科学精神贯穿抗震救灾始终》

《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对参加抗震救灾人员的感谢、救灾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灾后重建的宣传动员等

(二)样本分析

1.灾难突发期(4月15日—4月17日)抢占舆论至高点

在灾难突发期,《人民日报》共刊发了3篇评论,分别是《十三亿份关爱正集结驰援》、《不惜代价抢救生命救治伤员》和《上下同心共御天灾》。玉树地震的第二天,《人民日报》评论的作者以感同身受的悲悯和深情拟写标题,发表了《十三亿份关爱正集结驰援》的评论,“请灾区同胞相信,13亿兄弟姐妹将在这一刻再一次紧紧相依……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于第一时间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从评论的角度可以看出,灾难发生后,各地的救援力量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灾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尽全力营救幸存者。媒体在第一时间主动设置议题,同时借助意见领袖,抢占舆论至高点,保持了社会稳定,给予民众希望和力量。消除公众对危机的恐慌感,以防止流言的产生给社会带来危害。

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不惜代价抢救生命救治伤员》的评论文章,“灾情火急,人命关天期刊网。当前抗震救灾的第一任务就是救人治伤,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造成数百人遇难,万余人受伤。由于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救人,因此文章动之以情的号召把抢救生命,救治伤员放在第一位,要不惜一切代价搜救生还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这时的新闻媒体很好的发挥了本身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一特点,在此为大众设置了一个议题,把公众的舆论引向抢救生命信息传播,救治伤员上来。

随着搜救工作的进行,会有更多遇难者的遗体被挖掘出来,破碎的家园,亲人的痛失,所有这些会给灾区群众带来极大的恐慌。这个时候如果引导不好公众的舆论,可能造成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情绪不稳,影响灾区工作的进行。因此,4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上下同心共御天灾》的评论,“‘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玉树地震消息传来,胡锦涛主席决定推迟对委内瑞拉和智利的访问,提前回国。同样推迟了外事访问的温家宝总理,16日上午在玉树看望受灾群众时说:‘困难面前大家相互关心,相互爱护,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两年前,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危难关头,人们喊出了‘我们都是汶川人’的雄壮呼声;今天,玉树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人们再次发出了‘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十三亿人是坚强后盾’信心强音……”这时的《人民日报》把公众舆论的焦点引导到共同抵御灾难上来,全国人民是玉树的坚强后盾,要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来指导抢救工作,这些无疑给内心悲痛的灾区人民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