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之综述.docx

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之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之综述

?

?

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之综述

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成长于西式文化情境。传入中国后,对它是否适用于中国社会,学者们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朱伟志(1999)论述社会工作本身虽带有西式宗教和人文思想的烙印,但全球化冲淡了文化观念对人的影响,故此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可以顺畅推广。但李洁文(1999)不赞同:中西方社会的文化情境差异大,社会工作产生的根基以及有关人性、人际关系的假设也不同,所以原初社会工作不可能跨越各国文化情境,解决人类共通问题。刘华丽(2004)阐释,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不是简单的舶来,而是要基于我国文化情境和社会需求建构本土社会工作。

一、概念界定

关于文化的定义,研究者们从多方面作了概括和说明,梳理下来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为方式论,其定义文化是本民族的生活与思维惯性,并非是遗传得来,突出了文化的传承性。

第二类为过程论,其定义文化为人们知识积累和劳动生产的器具,涵盖了人类智力和创造力长久提升的过程,突出了文化的渐进性。

第三类为整合论,其定义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突出了文化的整合性。(易益典,2007)本文沿用方式论的视角阐释文化,强调文化的民族传承性。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文化因民族差异而彰显特色,可以说文化具有相对性。正因其相对性,世界上才有了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文化体系的特质促成了各民族的文化自我意识。

“社会工作本土化”最早于1971年提出,其含义为将社会工作服务和教育与引入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现实融合的过程。学者王思斌在2000年提出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将一套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的西方社会工作模式引入我国后中西相互影响并逐渐适应我国社会需要而发挥作用的过程。后来的研究大多沿用了这一概念未做进一步探究。

二、文化情境影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表现

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价值观和实务领域。

在价值观方面,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取向,这一价值指引社工秉持平等、尊重与接纳等思想为来访者提供专业服务。价值观的重要性使学界对中西价值观在社会工作理解与运用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展开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中西文化价值在社工价值观中具有一致性。学者夏学銮(1999)指出儒家“仁学”与西方社会工作“博爱”价值观相符。另一观点则认为中西文化价值差异导致社工价值的不一致性。如学者RowenaFong(2001)指出,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守则重视个人价值,而我国的社会价值更注重集体分担。西方的社工价值观有些内容并不适用于我国。他强调中国需要经历“本土化”的过程,构建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中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工作原则和理念。学者顾东辉(2004)等也一直探索我国差序格局带来的注重“关系”的价值取向与西方重视个人价值取向的对比。

在实务领域,若忽视本土文化因素,社会工作服务则很难开展。例如,彭迈克认为西方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西方的精神治疗过程更多体现在语言集中式的自我暴露。中国人在集体主义的文化环境成长,警觉与克制的观念让其无法无所顾忌自我披露,因此,要选择适合中国人文化情境的手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三、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影响的启示

社会工作进入中国已有几十年,但就其发展而言并不充分,追根溯源在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因此,笔者认为在经历社会工作本土化时,要创新性融合。

首先,融合中西文化中的助人理念,实现对个人价值的注重,着力发掘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潜力,增强他们的自助能力。

其次,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应重视中国人观念中的“家”文化。以“家”为信任载体结合西方家庭系统治疗的理念为受助者提供服务将会事半功倍。

最后,增加文化殖民敏感性。这也是梳理众多文献之后发现的不足之处。我们若不能对西方社会工作保持本土的敏感,就很容易进入文化殖民的禁区。本土化不仅强调舶来者的适应性变迁,也强调所进入社会的文化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中国文化观念下形成本土社会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一味的中西对话,价值柔和,往往跳不出文化观念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困境。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