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同学了解什么是传统。

2、什么是文化。

3、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

化的信心。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传统和文化释义

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着、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

成的有机系统。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在实践交往中所建构的各种方式和成果的总体。

狭义是指人们的观念或精神形态的总和。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特点

一、多样并包性结构。中国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在漫长岁月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阴阳、

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后由印度传入佛教各宗派。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单一的,

而是多元的和合体。其表现为:百家争鸣的形式;互相辩论的风气;兼容并包的政策。

由此,中国文化到宋代,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典章制

度都成为世界文明的高峰。

二、开放互补性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封闭的、保守的,它的主导方向是开放

的,能不断吸收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外来的思想,而转化为自己的文化,同时又不把

自己已有的文化思想绝对化,而不断建构新的理论形态。其表现是:儒、释、道的综合

与排斥;儒家与道家的互补与对立,正面与负面,形而上与形而下,入世与超世等。

三、经世实用性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旨趣所在,不在于虚空的玄想,而在于讲求务

实的精神和形而下的百姓日用之学。其表现为制民之产,知行合一。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生命

一、整体精神。整体价值的内在深层蕴涵,是整体意识。个体价值融入整体价值之中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二、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原则,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人为邦本,

仁者爱人,以民为贵、君为轻、社会稷次之的思想精神。

三、和合生生精神。春秋时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如

五行和合或阴阳和合化生万物,是多样性的异质、异性要素对待统一,便是和。生生是

天地最基本的、最一般的德性。

四、自强不息精神。《周易·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就是依

赖此精神,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成为世界文明古国;并延续到现代,而没有中断,

这是与其他三大文明的不同之处。

五、尊师重教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一套从胎教、宗教到社会环境教育,从太学、

州学、县学到大学、小学、书字、私熟等完整教育体系,保证了各级人材的培养和人的

品质、道德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人材。

六、文化主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第2页

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2、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参考书:

张立文著:《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版。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哲学思想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

2、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3、知道主要的中国哲学家、哲学派别和哲学观点。

学时分配:9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中国哲学的特点

一、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