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VIP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认识的含义和分类,理解实践的科学内涵,明确实践的特点,能够区分现实生活中实践的不同类型。

2.阐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3.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明确人们只有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难点]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各项改革措施。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的含义,区分实践的各个特点,把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法治意识:在实践中树立和提升法治观念。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学习内容

认识与实践

1、认识的含义

2、认识的形式

3、实践的含义、三种基本形式、三个特点

阅读与思考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认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上述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你是如何理解“认识”的?

认识与实践

认识的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意识和认识】

【体系不同】:意识属于唯物论,与物质相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与实践相对应。

【含义不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层级不同】: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联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主观世界。

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内涵

形式

理性认识:内涵

形式

两者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请结合以下诗句思考,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的含义、三种基本形式、特点

三种基本形式: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b.变革社会的实践

c.科学实验活动

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客观物质性:高铁建造的基本要素:人力、技术、材料等,都是客观的。

建造的过程及其结果受经费、自然条件、技术瓶颈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2)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值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学习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与认识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

从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注意】:认识的来源(只有1个):实践

认识的途径(2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5.学以致用

6.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7.真金不怕火炼

8.不管白猫黑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