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docx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390-0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君子”在《论语》中是道德德行的主体,孔子试图通过“君子”这一完美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诉求。《论语》全书不过两万多字,总共也就二十篇,但据杨伯峻先生考证,“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竟有107次,几乎篇篇皆有“君子”一词的出现,可见君子文化在儒家文化的地位之重,同时也说明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还强调过: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本文试以《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为切入点,探索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文化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从而探究《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对我党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何谓“君子”

君子一词,与西方的“绅士”,用英文翻译就是“gentleman”,它们的道德含义是一样的丰富而深刻。孔子曾说:“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可见,“圣人”是最高的理想人格,但是圣人的境界大多数人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君子”则是相对“小人”提出来的,比较容易实现的重要人格。那么,“君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呢?

“君子”一词产生比较早,在西周,则主要是对奴隶主或贵族男子的通称,以此来彰显高贵的身份,可以说是一种阶级称谓。到后来,“君子”一词才慢慢有了其引申义,主要表现为品质高尚,情操雅正。而在孔子口中,作为“君子”就必须得具有“仁”、“义”、“礼”、“知”、“忠”、“信”等品质。孔子的对“君子”的品质的论述,我们只能通过《论语》中他与学生的只言片语来获悉。而观《论语》整本书,孔夫子口中所认为的“君子”其实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外在的,主要指的是仪表;二是内在的,主要指的就是修心养性的品质。

首先,“君子”要有合宜的仪表,从外在看起来要恭敬谦和,庄重威严,仪容端正,不花言巧语,给人要有一种温和安详,彬彬有礼之感。正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而篇》),“君子矜而不争”(《论语?卫灵公篇》),“君子泰而不骄”(《论语?子路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诚然,外在的仪表只是一种修饰,“君子”更应重视内在品质的修养。

那么,“君子”又该具备哪些内在品质呢?第一,“君子”要胸中有仁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所谓“仁”,在孔子看来就是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比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可见,“仁”是“君子”品德修养中的核心,也是非常高的一种道德境界。而于“义”,在《论语》中多次提及,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当子路问及夫子:“君子尚勇乎?”,夫子说道:“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在这里,孔子认为,君子要修义,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显然,孔子虽提及“义”,却并没有对它进行具体而清楚的界定。但孟子的“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中所倡导的“义”却与孔夫子所说的“义”不谋而合。行“义”之事,就是合乎时代的道德标准之行为。“君子”首先心中装有对天下的仁义,才能行天下之事。第二,“君子”要忠信。“君子”作为道德楷模,必须要忠实于国家,要做到诚实守信。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篇》),又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论语?颜渊篇》)。诚实守信,孔子认为是君子待人处事必须要谨遵的一条基本准则。夫子教导:“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论语?学而篇》)。“君子”要克己行事,需每天提醒自己是否做好了三件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三,“君子”要崇尚“习”“礼”。学习,对于君子也非常的重要。孔子认为,君子要学习把握幸福的能力,做到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孔子强调:“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行而慎于言,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文档评论(0)

王水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前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