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精品课件 (1).pptxVIP

《课时2 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精品课件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回顾;为满足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需要,对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仅有定性的分析往往是不够的,因此人们不断尝试寻找能定量地衡量或比较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方法。不过,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不同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复杂过程的发生,要想借助化学变化来确立定量描述某种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参数并不容易。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二、元素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第一电离能: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电离能越大,表示在气态时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越难失去电子。

通常运用电离能数值来判断金属元素的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思考;观察图1-3-4,请你说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1)同一周期的元素,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判断下列元素间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

NaK;ON;NP;

FNe;MgAl;SP;

ClS;ClAr。;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该顺序表示从K到Au,在水溶液中金属单质中的原子失去电子越来越困难。金属元素的电离能是指金属元素原子(或离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的能力,它是金属元素原子(或离子)在气态时活泼性的量度。;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电离能所对应的条件不同,所以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例如,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为496kJ·mol-1,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分别为590kJ·mol-1、1145kJ·mol-1,表明气态钠原子比气态钙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更加活泼。但是,因为Ca2+形成水合离子时放出的能量(1653kJ·mol-1)远比Na+形成水合离子时放出的能量(405kJ·mol-1)多,所以在水溶液里钙原子比钠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钙排在钠的前面。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用某种规律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具体条件。;电子亲和能反映的是气态原子结合电子的难易程度。元素的气态原子(或离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单位为kJ·mol-1。习惯上规定,体系放出能量时电子亲和能为正,体系吸收能量时电子亲和能为负。

电子亲和能的大小反映了气态原子获得电子成为气态阴离子的难易程度。无论在同一周期中还是在同一族中,电子亲和能没有表现出简单的变化规律。此外,电子亲和能的数据不易测定,准确性较差,来自不同文献的数据往往不同,因此电子亲和能的应用远不如电离能广泛。;美国化学家鲍林;美国化学家鲍林在研究化学键键能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同核双原子分子,化学键的键能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半定量或定性描述各种化学键的键能以及其变化趋势,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电负性这一概念简单、直观、物理意义明确并且不失准确性,至今仍获得广泛应用,是描述元素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三、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电负性标度的建立是为了量度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基于建立模型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电负性标度。

鉴于电子亲和能数据的缺乏,鲍林建议用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的生成热的数值来计算电负性,并选定氟的电负性为4.0,进而计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电负性是相对值,所以没有单位。1934年,马利肯布(R.Mulliken)则建议用第一电离能和第一电子亲和能之和来衡量原子的电负性。;至今化学家建立电负性标度的方法还在不断更新。例如,2019年拉姆(M.Rahm)等人将电负性定义为价电子的平均结合能,由此得到了从氢到锡共96种元素的电负性,而且这个概念还可扩展到分子或者基团中。;4.电负性应用;迁移应用;3.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主族元素的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

4.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比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

5.二元化合物中,显负价的元素的电负性更大。

6.不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