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由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

?

??

?

?

?

?

?

?

?

???

?

?

?

?

?

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向。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战略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既是对城镇化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规划和要求。因此,深入地进行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从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的视角,力求对中国城镇化道路进行一些前瞻性思考。

一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表明,从城乡分离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既具有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普遍性,又具有反映本国具体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已经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城乡分割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为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选择了赶超型发展战略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建立了全面控制经济生活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利用行政指令调整国民收入的一、二次分配,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的资本积累,把有限资源优先向工业部门配置和整合。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城市和农村分割为缺少市场联系的两个单元,实施了包括城乡二元产业政策、二元就业政策、二元财税政策、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农产品统派统购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制度安排,最终形成了以农村为工业化提供积累为内核的城乡关系。这种城乡关系呈现出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实行统购统销和城乡二元财税体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农业的剩余资金向城市和工业转移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国家通过低价向农民征购农产品,获取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提供积累。同时,农业税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农民单独承担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效地降低了国家财政负担,相对提升了城镇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享用公共资源的差距。

2.实行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和二元就业政策,从制度上阻断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的转移

在城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主要面向城市居民计划招工,在农村,实行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不能跨区域转移,更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之政府对城镇居民实行诸多形式的社会保障措施,最终导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福利保障和发展机会上的巨大不平等。

上述城乡二元体制虽然有效地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快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是由于工业过度剥夺农业,城市过度剥夺乡村,城乡之间又缺乏正常的市场联系,造成了工农业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导致农村发展能力的萎缩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整体下降,最终削弱了城市和城镇化发展的后劲。

(二)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至“十七大”召开前后,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农民收入得以迅速增加,并且旧的“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分工格局被打破。在东部沿海地区,乡镇工业率先崛起,以上缴管理费和部分企业利润的形式“以工补农”、“以工建农”,逐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得到解放,开始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城市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激发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再发展的积极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并且生产区位、企业逐步向城镇园区或大中城市转移,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由此更强化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力度和广度。

在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市辖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财政收入占59%,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一方面,从产业角度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吸收农民工就业的数量急剧增加,从1983年的约200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45亿人,26年增长了近73倍,年均增长18%左右;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7年的25%提高到2004年的34%,2006年又进一步提高到38.3%,2009年则达到了40%。[1]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突破的背景下,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不可或缺的有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李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是个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