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47张课件).pptx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47张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复原的圆明园;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劫掠、丰功伟绩、富丽堂皇”等易考词语。

2.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3.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体知识;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伟大的功绩。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好像。;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想一想,雨果会怎样回答他呢?;;考点;作者的观点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作者是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真题模拟]阅读全文,梳理并概述本文的论证结构。;赞美圆明园;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你从雨果的文字里读出圆明园美在哪里?;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揭露英法联军劫掠暴行;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在文中找一找其他运用反语的句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批判英法联军暴行;读完本文,你对雨果作何评价?请你给他写一封短信,说说你的想法。;1.雨果是法国人,但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胜利”予以了揭露和批判,他这样做是否不够“爱国”?你怎么看待他的立场?;他是爱国的。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同人类良知站在一起。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指出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为人民辩护,这是他爱国的表现。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2.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一些网友忆及火烧圆明园之事,发出了不和谐的言论。请你简要说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事件。;结构梳理;这封书信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本文考点回顾;1.铺陈类比,爱憎分明。;2.运用反语,讽刺辛辣。;拓展延伸;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圆明园内还珍藏了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二)大国工匠李云鹤——用一生守护文物;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用了“漂亮”“丰功伟绩”等反语,极具讽刺和批判意味。请你也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论述自己的某个观点。;写作实践: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但总有一些人认为,学中文而已,谁还能不会?这些聪明人忘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形象比喻,忽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切身体会,选择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不归路。

从西汉司马迁游历全国搜集史料,著成《史记》,到宋代苏轼抄《汉书》三遍,最终“出口成诵”,再到清代曾国藩勤奋读书,终成一代大儒。;他们靠这种聪明人不屑一顾的耗时费力的笨方法,达到了聪明人无法到达的高度。由此可知,学习语文并非随口说说的易事,只有不断积累,方能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课后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