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2024).docx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2024).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课标内容

1.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2.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2.时空观念:阅读《战国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名称和方位,了解兼并战争,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3.史料实证:阅读有关商鞅变法的史料,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目的和内容。

4.历史解释: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修建的历史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战国策》书影

这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书影,战国时期中因此书而得名,其编辑者西汉学者刘向在该书的“书录”中说“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随着频繁的战争,当时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形成

教师讲解: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这时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这两件事被称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一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之后,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后来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2.兼并战争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战争的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合作探究: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标志性的战役有哪些?

学生回答:这一时期战争特点是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标志性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ying)之战、长平之战。

教师点拨:

桂陵之战

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交战时间:一年

交战区域:邯郸、桂陵

历史典故: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参战兵力:齐军约10万

魏军约10万

历史典故:减灶之计

长平之战

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

交战时间:三年

历史典故:纸上谈兵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战争非常惨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对当时残酷战争的形象写照。七雄之间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人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秦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探究二:商鞅变法

1.变法改革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魏、齐、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其中最著名的变法有李悝(kui)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以及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变法。

2.商鞅变法

教师讲解: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投奔秦国,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合作探究:?列表从政治、经济、军事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合作探究:商鞅变法的影响?

学生回答: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研读: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合作探究: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学生回答: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