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22 《〈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页

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参考答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为“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

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

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做设么事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因为

“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和支持越多,力量越大,胜算越

大;反之亦然。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清朝灭亡后,拥有

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

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

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

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

利。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

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

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

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

败,身死而国灭。

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页

二、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

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参考答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

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

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

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

动摇、屈服。

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

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句

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

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

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3页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参考答案:

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2****10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