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家的两个世界(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VIP

毕飞宇:小说家的两个世界(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飞宇:小说家的两个世界(3)

历史与当代,乡土和远方

和父亲越来越像。

毕飞宇常说自己是“疼痛的人”。

对疼痛的感知,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父亲的经历。父亲原本在城里的教育局工作,被打成“右派”后,去了村子里当老师。他出生时,父亲已经做了五六年农民,一睁开眼,就是他的最低谷。人生的前十五年,毕飞宇辗转过三个村、镇,生活一次又一次被连根拔起。

他和父亲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很糟。他说,父辈经历了“反右”和“文革”,他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通常很淡。“我们在外面玩,手被割破了,脑袋被打破了,血流满面的,回到家没有什么疼不疼,一切都很平静。吃完饭出去,还活着回来就行了,就是这样的生活。”

毕飞宇觉得,父亲就像《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上校的父亲何塞,“整天在那儿对冰块,对望远镜,对磁铁,对欧洲的科技感兴趣”。毕飞宇记得,十岁左右,父亲拿一本逻辑学的书,向他讲起概念的周延、不周延。他理解父亲是因为无人可讲,但他更多的是困惑。“哪有这样做父亲的?”他说,一个少年,希望的不过是从父亲那里获得一些关心和爱。

父亲今年91岁了,两人聊天,聊的仍是1000公里以外的事。“他永远不会跟你聊身边的事情,家里的柴米油盐,他一点兴趣都没有。”

很难说清,毕飞宇对抽象思维的偏重是否正来源于此。

如今回望自己的童年,毕飞宇觉得大部分时候是快乐的,对很多东西仅仅是知道。他第一次触摸到生活更深层的肌理,是在1979年父亲“平反”那天。父亲把通知书放在他面前,多年的灾难和屈辱都在一张纸上。父亲点起一根烟,不吭声。两人都没说话。

父亲始终是一个沉默的人,很少见他情感流露的瞬间。毕飞宇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除夕之夜,父亲看着鲁迅的《祝福》,哭了。“《祝福》除夕之夜,祥林嫂死了,他的养母也是除夕之夜死的,所以他痛苦。”毕飞宇回忆,“他最痛苦的时候就是沉默,一句话不说。”

2008年5月12日,写完《推拿》那天,毕飞宇清晰地记住那个日子,父亲的命运和他虚构的人物命运有了交叠。上午弯腰洗脸时,父亲的血管爆了,眼前突然漆黑一片。毕飞宇带他去看医生,做完手术后,视力暂时恢复。但没过多久,就彻底看不见了。他们再次去医院,医生说,老爷子,我们不手术了,上一次你的眼睛是灯泡坏了,我们帮你修,现在你是电线坏了,你听懂了吗?父亲默默地不说话,转过身来对他说,我们回家吧。“那一刹那很痛苦,我也知道他很痛苦。但是他也不表现出来,我也不表现出来,我说好吧,我们就回去吧。”

父子俩再度平静地接受了那份痛苦。

在《苏北少年“堂吉诃德”》里,他回忆,父亲沉思的样子让家里变得死气沉沉,他一点都不喜欢。父亲的瞳孔里只有宇宙,寡言、偏执,是一个非物质的人。但过了30岁,他觉得自己和父亲越来越像。“这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现实。”

他说,母亲是他的太阳星座,活泼、热爱运动,父亲则是上升星座。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会越来越接近上升星座的气质。“很不幸,我的儿子也不喜欢我的气场。我坐在电脑面前的样子也让他觉得家里头死气沉沉。历史就是这样,它要循环,我也没有办法。”

“我觉得他生命内部有秩序森然的一面。他有非常清晰的价值尺度,并且很警觉地守护着。”在一个研讨会上说,作家艾伟描述他印象中的毕飞宇,“在某些事关他生命感觉也好、价值系统也好等方面,他是不容被冒犯的。他有很决绝的一面。”艾伟觉得,这种“决绝”也影响到了他的语言,“我曾开玩笑说他是‘语言的独裁者’,放眼望去,他希望他的语言像一支队伍一样整齐,没有任何瑕疵。”

因为警惕语言,父亲一点都不支持他写小说。父亲本是语文老师,“文革”期间自学了物理。成名后,他把自己的小说递给父亲看。父亲言简意赅:一语言好,二深刻。

不止一个人说毕飞宇的语言“像一块瑞士手表一样精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阅读毕飞宇小说的感受:很少会看到词语在段落里哐里哐当滑动。“你会看到这个人有丰富的感官系统,但是他又不允许它泛滥,而是把它转化成精确的内在的力量。”张同道说。

毕飞宇自小在江苏兴化度过童年,不断在村、镇间搬家。父亲是养子,跟着养父姓“陆”,后来改姓“毕”。儿子出生后,毕飞宇一度询问父亲,儿子到底是该姓陆还是姓毕。(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截图/图)

多年前,为了拍摄纪录片《文学的乡愁》,张同道联系上毕飞宇,遭到直白的拒绝。“他说他没有乡愁,没故乡,连姓氏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你拍什么?”作家一句话把天聊死。张同道和他通了三小时电话,终于把他说服:“你在文学中已经构建了一个故乡,这个故乡不会是无端端从空中飘来的。”后来,这部纪录片改名为《文学的故乡》。

少年时代的毕飞宇,在他人眼里属于“不着调的类型”。后来他才明白,他的家庭在村子里的特殊性。他在回忆年少的文章中写自己,一个黑色的、皮包骨的少年,自以为是远东的堂吉诃德,“他的敌人是那些高挑的芦苇,他的心中充满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