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项汉代葬俗浅析汉代人的灵魂观念.docxVIP

由一项汉代葬俗浅析汉代人的灵魂观念.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由一项汉代葬俗浅析汉代人的灵魂观念-论文网

?

?

论文摘要:在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汉代墓葬中常能发现有大量金玉随葬,亦常发现墓主尸身不朽。汉代人为了维持先人的尸体不朽采取了种种方法,其深层次的主观思想因素是他们的灵魂观念。而这种灵魂观念极有可能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种死后信仰。

论文关键词:汉代,葬俗,灵魂观念

在翻看史书时,我们会时常发现有关于某人坟墓被掘,而开棺后其尸身如生的记载。这种“尸身不朽”是埋葬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还是各种人为、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巧合?如果是埋葬者的有意为之,那么他们这样做是基于什么样的思想观念?鉴于中国历史的悠久长远,古人思想意识的不断变化,现只选取汉代一段作一简要分析。

吕思勉先生在其《读史札记》里面,曾有“尸体不朽”一条,就已经对记录汉代历史的史书中出现的“尸身不朽”这一现象有过关注和初步论断:

《后汉书·刘盆子传》云:“赤眉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敛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三国志·刘表传》注引《世语》曰:“表死后八十余年,至晋太康中,表冢见发,表及妻身形如生,芬香闻数里。”《吴志·孙休传》注引《抱朴子》曰:“吴景帝时,戍将于广陵掘诸冢,取版以治城,所坏甚多。复发一大冢,内有重阁,户扇皆枢转可开闭,四周为徼道通车,其高可以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长五尺,皆大冠朱衣,执剑列侍。灵座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军,或言侍郎、常侍,似公王之冢。破其棺,棺中有人,发已班白,衣冠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云母厚尺许,以白玉璧三十枚籍尸。兵人辈共举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长一尺许,形如冬瓜,从死人怀中透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如棗许大,此则骸骨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案其葬埋之侈,至于如此,则其别有不朽之术可知。谓其必由于金玉,亦未必然也。即《后汉书》之言,亦如葛洪者附会之耳。

在《水经注·湘水》中,还曾经引用过另一条《世语》里面出现过的相类似的材料,大意是说东吴为修建孙坚的庙,挖开了吴芮的墓,取出棺椁,发现吴芮的尸体面目如生,连衣服都没有一点儿朽坏。

“尸体不朽”和《抱朴子》中用金玉随葬以求尸身不朽的的这些记述,很容易就会令人联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河北满城汉墓。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中记载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时封土高二十多米,底径五、六十米,大部分系夯土筑造。墓坑在封土下,木椁四周及上部填塞木炭,厚三十至四十厘米,共约一万多斤,木炭外又有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为六十至一百三十厘米。葬具为三棺(由内至外分别为内棺、中棺、外棺)三椁(由内至外分别为内椁、中椁、外椁),除了最外层的中椁和外椁之间留有一定空间放置随葬器物之外,各棺椁之间套放得很严密。内棺里面放女尸一具,包裹各式衣着约二十层,然后自头至脚横系丝带九道,尸体保存完好,尚未腐烂。除了土质、温度、湿度等条件外,可能主要是由于木炭、白膏泥的防潮防腐作用,是尸体、葬具以及大量的随葬器物得以保存完整。

据《马王堆汉墓》一书中描述,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后数年的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女尸,外形完整,全身柔软,皮肤致密,四肢关节可稍微弯动,身上毛发仍在原位,几乎与新鲜尸体一样。该书中推测其基本原因为密闭深埋,造成一个长期缺氧的环境。另外,主要成分为乙醇和乙酸的棺液的湿润和抑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发现了一具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的男尸,当时浸泡在棺液中,全身湿润,外形基本完整。马王堆一号汉墓和凤凰山168号汉墓的棺内还发现了朱砂、黑豆等物,说明这些措施是一些有意识的防腐处置。

河北满城汉墓,墓主为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中山靖王刘胜及其王后窦绾,下葬时间在西汉中期。据《满城汉墓》中描述,刘胜、窦绾死后除身穿金缕玉衣外,胸部、背部还放置了许多玉璧,口有玉含,鼻有玉塞,两眼有玉石眼盖,两耳有玉瑱。窦绾更是采用了镶玉漆棺,棺内壁镶满了玉版。但金缕玉衣内的两具尸骨早已朽烂,仅剩下几枚残齿和一些骨渣。

在西汉中期以后,墓葬随葬物品中大量出现了黄金、玉石。除去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增加,皇室贵戚、王公富贾有能力置办奢侈的随葬器物进行厚葬——甚至一般家庭也可以负担得起将一块玉放在死者嘴里的最简单的丧礼方式——的经济原因之外,思想上的原因就是他们迷信黄金、玉石有使尸身不朽的奇妙功效。在《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记载,如《汉书·杨王孙传》:“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根据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金玉根本没有保障尸身不朽的妙用,吕思勉先生虽然没有亲见满城汉墓的考古发现,却能够得出“谓其必由于金玉,亦未必然也”的结论,以及金玉可使尸身不朽的说法大抵出自神仙家流的臆断,足见吕先生“务求是而不囿于成说”的

文档评论(0)

158****1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