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docxVIP

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

?

?

龙宁曲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逐渐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潮流。所谓的产教融合指的是有机结合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在保持持续创新的基础上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从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入手,探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现状及育人目标,同时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意義及作用进行详细阐述,进而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育人机制

:G712?文献标志码:A?:1001-7836(2020)05-0073-03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将“产教融合”当作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职业性、区域性是其本身应有的特点,而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性人才加强培养,融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完善建设课程、专业、资源、实践等几个方面,可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坚持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总的来说,产教融合就是充分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两部分,从而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对于产教融合的成功与否,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能否均衡好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这一点应引起重视。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概括来说,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内涵就是融合教育与发展于一体,不再像以往那样割裂教育。尽管教育在迅速发展,但是脱离了实际,无法达到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也很难保持长久。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呈现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趋势,并且教育的目的也被展现出来。为生产服务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与生产相脱离的教育一定是不切实际的、是失败的,时代也会将其抛弃。

二、产教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校企对产教融合冷热不均

虽然国家和政府都有产教融合政策出台,但是操作中总是有问题存在,学校有很足的劲头,而企业却没有实质上的参与,只是在走过场而已。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此类现象:

首先,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认识较为模糊。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的,力求以小的代价获取大回报。但事实上,人才培养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结果是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所培养出的人才用起来可能会不顺手,这样的风险是企业不愿承受的。针对这一事实,社会招聘成了企业的首选方式,通过这一途径选择适合岗位需要的员工,并在企业内部开展短期培训,采取这种方式同样可以使这些员工达到企业要求,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其次,企业对高职生的技能持怀疑、不认可的态度。高职学生实习时多是在企业进行一些重复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企业一般不会安排学生做那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原因在于企业不信任高职学生的技能,不给他们机会参与到技术工作中。另外,也可能是企业有私心,认为这些学生不是企业员工,不能去学习企业中所需要的主要技术[1]。

再次,企业的行为制约体系缺乏。基于制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仍将学校和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这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协调这两个方面就成了主要任务,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也没有完全介入,对产教融合双方主体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使双方的责权利不够明确,甚至于企业都没有实质性动作,完全在做表面文章,应有的作用根本没发挥出来,显得非常被动。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干预监督,扭转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的局面。

(二)校企没有界定好主体责权利

在产教融合方面,我国起步比较晚,再加上缺少必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以也无法合理去界定产教融合双方主体的各自责权利,往往在职责的履行过程中,主体双方都无所适从,不利于校企融合的深入。

首先,校企主体职责不清晰。在与我国企业的产教融合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都做得很好。在产教融合制度方面也明确规定了学校学习和在企业锻炼的各自时间段。尽管如此,企业却在操作时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理想。追究其原因发现,这主要在于不明确的双方主体职责以及没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实践方案。所以,产教融合双方主体职责必须要明确,并且要有可行的考核方案应用到教学与实践中去。

其次,缺乏制度保障校企主体职责。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产教融合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多是实践在先,将总结放在后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就是一个典型,高职院校操作的过程中大多对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做法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再与国情、校情、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并下发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文件。但这样的培养方案只是做了表面总结,不具有针对性,理论支撑不足,进而对产教融合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2]。

(三)学生向员工转换有明显的差异

所谓学生向员工转换的差异就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企业对员工素质方面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