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问题行为类型差异的观察研究.docxVIP

幼儿问题行为类型差异的观察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幼儿问题行为类型差异的观察研究

?

?

【摘要】本研究探讨幼儿问题行为类型的差异,可以为有针对性地矫正和改善幼儿问题行为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的观察方法,对通辽市T、M、K三所幼儿园中20名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真实幼儿园活动中幼儿问题行为的类型、频次、持续时间及教师干预的情况。本文通过对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幼儿五种问题行为类型频次、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年级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的差异极其显著;教师对幼儿不同问题行为类型的干预差异极其显著。

【关键词】幼儿;问题行为;类型;差异

G612A1005-6017(2021)07/08-0051-04

【作者简介】杨志娟(1984-),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一、问题的提出

林格伦(2007)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被认为是具有概括意义的,问题行为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集体发挥有效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1]。自从1928年威克曼(E.K.Wakeman)开展研究以来,问题行为以其严重性和重要性,一直受到关注[2]。Loeber(1982)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相当一部分儿童中,早期的问题行为,尤其是外显的问题行为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到青春期以后变化的可能性较小[3]。幼儿期的问题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发展的高峰期在大班[4]。早期外部行为对后来的学业、行为、同伴关系以及成年期生活都有消极影响[5]。由此可见,幼儿问题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比较多地对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局限于对现状调查的简单介绍和描述性分析[6],多以测量或问卷的方式进行,其优势在于能够探讨更大范围内幼儿问题行为的表现或影响因素,但是对于幼儿问题行为类型的差异观察不足。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幼兒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7]。幼儿问题行为具有复杂性、多样化、差异性等特点,甚至有的问题行为长期为家长或教师所忽略。开展类型差异研究可以明确幼儿问题行为的具象表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提高教育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的方式,从通辽市T、M、K三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2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中班幼儿10名,大班幼儿10名。

(二)研究过程

本文以观察研究为主,运用时间取样的观察方法,以周为时间间隔,在三周内,选取每周周一、周五上午9:00~11:00,对随机抽取的20名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幼儿的基本信息及幼儿问题行为类型、次数、时间。累计观察1小时32分9秒,记录问题行为153例。观察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辅以访谈法和文献法对不同问题行为类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对幼儿问题行为的观察,参考威克曼在20世纪20年代问题行为的分类,即扰乱性的(如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等)和心理性的(如退缩、抑郁、神经过敏等),并将其分类进一步具体化,具体操作定义,见表1。

以上述五类特征为标准,对随机选取的20名幼儿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幼儿问题行为出现的次数,借助秒表记录每一次问题行为持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观察教师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行为是否进行干预。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类型问题行为频次的差异

通过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时间取样的观察,共观察问题行为153例,不同问题行为类型的频次分布,见表2。

通过对幼儿问题行为类型频次差异的进一步检验分析,即对幼儿问题行为类型进行卡方检验,检验值为不同类型幼儿问题行为的平均值30.6,从检测结果来看:χ2=50.562,p=0.000(p0.01),说明幼儿五类问题行为的频次差异极其显著。

(二)不同问题行为类型持续时间的差异

本研究对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以秒为单位记录,共得到153例幼儿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间的数据,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分析,将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分为六个水平,分别为:10秒以下、11~30秒、31~60秒、61~120秒、121~180秒、180秒以上,描述统计的结果见表3。

通过对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分析,即对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进行卡方检验,从检验的结果来看:χ2=2926.249,p=0.000(p0.01),说明幼儿五类问题行为持续时间的差异极其显著。

(三)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的年级差异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描述幼儿问题行为的差异,年级维度的分析必不可少。对20名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见表3)与年级进行交叉表卡方检验(见表4,下页),从检验结果来看:χ2=142.290,p=0.000(p0.01),说明幼儿问题行为持续

文档评论(0)

刘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