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小儿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中文摘要:本文从病因分类角度对小儿流涎近年常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融入必威体育精装版的康复理念。依据小儿流涎不同病因,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采用不同康复治疗方法。依据循序渐进,逐步进行消除口腔炎症、纠正错颌及颌骨畸形、改良舌体形态、避免张口呼吸和头下垂等;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游戏设计、口周功能训练,辅以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中、重度不能控制者,可短暂配合服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若无效,再使用涎腺内注射肉毒毒素,颌下腺改道等具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通过对这些小儿流涎康复治疗技术研究,予以小儿流涎康复治疗新的思路。

?

?小儿流涎,也就是小儿流口水。一般认为流涎是涎腺分泌旺盛或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外吐频繁不适的一组症候群【1,2】。由唾液分泌增多引起的流涎,为原发性流涎;由口咽、面部肌肉神经失调导致的吞咽障碍流涎称继发性流涎【3】。按流涎的病因可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4,5】。因流涎可造成患儿口周皮炎、体臭、交际困难甚至脱水,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从病因角度将近年小儿流涎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生理性流涎?

生理性流涎常见原因是食物刺激,乳牙萌生【5】。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长牙期,由于乳牙萌生对牙龈三叉神经机械性刺激可使唾液分泌增多,同时,因宝宝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有效控制吞咽动作,会流口水,这种现象一般在婴幼儿15~18个月时自行终止。小儿萌牙期流涎为生理现象,无需治疗。我们只需密切观察,注意保持小儿口腔卫生,并注意局部护理,保持颈部、颊部干燥,以免发生皮炎【3】。

2.病理性流涎??病理性流涎常见原因有:母乳喂养时间过长、腮腺机械性损伤、口腔炎症,体位、解剖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感觉障碍等【2】。

2.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母乳喂养的时间过长超过1岁,?将不利于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且常伴有消化不良?。张春生【6】等依据中医辨证,依脾脏湿寒型或脾经藴热型的不同,采肉桂或胆南星研沫醋调贴敷两足涌泉穴,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

2.2.腮腺机械性损伤小儿的面颊部被动捏压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对于腮腺导管损伤者,依据损伤部位不同手术方法亦不同:①损伤部位近腺体段?,同时合并腺体损伤,?可考虑行导管结扎、部分腮腺缝扎术或腺体切除术。?②导管损伤位于嚼肌段?,两断端相距较近?,?且无明显组织缺损的情况下?,?导管端端吻合是首选方法【7】。对于腮腺腺体损伤者,清创后对暴露的腺体进行缝扎,再分层缝合伤口,术后伤区用绷带加压包扎10天左右,以避免涎瘘的发生【8】。

2.3?口腔炎症或体位、解剖异常?口腔炎症常见于口腔溃疡、牙龈炎、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因疼痛而刺激自主神经纤维的轴索,起动肌上皮细胞收缩,导致唾液分泌增加。对于由于口腔炎症、体位、解剖异常等原因引起的流涎,要首先消除口腔炎症、纠正错颌、颌骨畸形、?改良舌体形态、避免张口呼吸和头下垂等【4】。

2.4神经性肌肉功能障碍:神经性肌肉功能障碍为最主要的小儿流涎因素,唾液分泌增多、感觉障碍、解剖结构异常等会加重流涎【9】。常见于脑性瘫痪、CO中毒?、脑炎、面神经瘫等,其中脑性瘫痪为幼儿流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报道脑瘫患儿流涎率在10%~78%【10,11】;国内报道脑瘫患儿流涎率为25%~35%【12】)。对于此类疾患伴流涎患儿的康复治疗,本文予以重点介绍,可采用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中医穴位针灸、推拿以及口周功能训练等治疗方法。国外学者Yam【13】等报道通过按摩、轻叩、牵拉、冷刺激口周肌肉,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口轮匝肌,使双唇闭合的作用,从而保持唾液于口内。具体康复治疗方法如下:2.4.1中医外治??中医针刺配合穴位推拿??针刺百汇、四神聪、濂泉、地仓、颊车、承浆、廉泉等穴,并配合穴位轻柔按摩。刘立席等【14】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24例,疗效满意。作者认为通过针刺上述穴位,可健脑提神、醒脑开窍,提高口咽括约肌功能,增加吞咽能力、增加吞咽频率,减少唾液的分泌;强刺激手法针刺廉泉穴,可使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兴奋,促进局部肌肉发生收缩运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针刺上述穴位,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马丙祥等【15】通过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口腔功能锻炼治疗脑瘫流涎患儿疗效满意。

2.4.2生物反馈、低频脉冲电刺激?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适用于中度流涎而且认知好可主动配合治疗者。?段华林【12】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43例,该治疗属于低频(10~30Hz

文档评论(0)

134****95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