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中学语文古诗教法浅论
?
?
陈文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用精炼和寓有韵律美的语言来承载思想和感情的艺术。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就是指在诵读时悦耳动听,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音乐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只有让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的精美性和韵律美,在反复的诵读中“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绎其意味”,才能理解古诗强烈的抒情和深沉的意境。
曹隆圣在《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说:“书声琅琅应该是学校的特征,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然而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诵读被不厌其烦的分析、悄无声息的默读所代替,很少听到铿锵悦耳、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即使有朗读,也缺少吟诵的那份自得与从容。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对于诵读有极高明的见解:“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由此可见,要让学生懂得书中之理,体会诗中之情,必得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心领神会,情意皆通。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所在。每一篇感人之深的作品,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组词构句的结晶。无论是气势恢弘,旁征博引的议论,还是辞藻华丽,感人肺腑的抒情;无论是精练准确,朴实无华的说明,还是行云流水,侃侃而谈的叙述,都必须通过读者反复诵读,才能体现出来。
当然,诵读并非意味着让学生自己多读,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古诗诵读指导。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做好诵读示范,营造意境。教师诵读时要做到精神饱满,声调抑扬顿挫,语调或舒缓自如,或高亢激越,都辅之以强烈的情感。比如《琵琶行》教学中,我先介绍课文背景,然后在悠扬的琵琶古乐的背景音乐中,以饱含激情的诵读来演绎被贬后的白居易在秋风萧瑟、秋月朗照、枫叶荻花颤动的浔阳江边所抒写的内心世界。当时学生寂然无声,被倾情的诵读深深触动,进而感动、沉醉,深入作品内心,悲诗人离别之愁,悲琵琶女身世之惨,悲诗人仕途坎坷之不幸。这就是诵读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1.指导学生正确划分古诗节奏。中学教材中绝大部分是近体诗。它们形式固定,句式整齐,格律严谨,音乐性强,便于诵读,利于记忆。五绝和五律可分为两个音节,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这样的诗句式整齐,根据其中的一句,即可将整首诗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两个音节。还有可分为三个音节的,其中有“二、一、二”式。如“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另外一种是“二、二、一”式。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这里的“一”主要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补充说明。七绝和七律主要可分为“二、二、三”式和“四、三”式。如“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
2.要让学生把握古诗的重音、停顿、语速,掌握节奏,体会音律。诗句中哪些词需要重读或轻读,哪些句子需要放缓语速或附加停顿,都应有教师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比如杜甫的《登高》,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高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3.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体会到《将进酒》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带着感情诵读诗歌,要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做到音色交融,令人产生美的感觉。朗读雄壮的诗不能催人奋发,朗读悲凉的诗不能感人泪下,朗读快乐的诗不能使人喜悦,就不是成功的朗读。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提倡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继续抓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抓语感,语感教学抓诵读。诵读古诗最能体现这一点。通过朗读古诗,不但使学生学会阅读古诗词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力,陶冶学生情操。这即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