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通用5篇).pdf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通用5篇).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

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

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

大家。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4

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

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

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做起,从简单的事情

做起,保护家乡的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学情分析】

这一课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知道

植物能保护土壤,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以

及怎样保护土壤,增强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份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树立环保意识,积极

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

昏天黑地的景象。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

频,你们想说点什么?

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

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1)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

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对人类、动物、植物的贡

献。

(3)师:大地就像一位母亲,孕育着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因为

有了它,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关注土壤现实状况,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1)出示课本插图,思考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

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

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3、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提出问题。师: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

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

威胁,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猜想假设,并说明猜测根据。

(3)制订水土流失实验方案。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互相补充。

(4)教师总结完善实验方法。(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对比实验要

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保证其他外部条件。相同条件:盒子的倾斜角

度相同,铺的土厚度相同,水量相同;不同条件:一块没有植被覆盖、

一块有植被覆盖。)

(5)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师巡

回指导)

(6)展示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ang 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专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