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docx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

?

吴益青

摘?要: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好表现,缺乏合作和团队意识,这不利于开展科学教学。本文通过建立有效合作机制、精设有效合作内容、精选有效合作时机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以生为本,帮助孩子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65-1

学校的实验装备的不断普及和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更有效呢?下面我就从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精设有效的合作内容、精选有效的合作时机等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1.进行有效的异质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是指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人为地将拥有不同水平、技能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为主,要求学生能紧密结合广泛的科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不能单纯以文化成绩的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认识。教师要去了解:哪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哪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哪些同学书写记录能力比较好,哪些学生科学知识比较丰富,哪些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哪些同学的性格比较浮躁,哪些同学细致耐心等。除此以外,我们还得考虑小组中的男女生混合,混合男女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这样,教师只有通过有意识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才能平衡各组的综合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信心,提高学生的合作动力。

2.建立有效的合作常规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有序合作常规,并通过不断训练逐步使之形成习惯。

(1)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是合作探究的基础保障。合理分组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在一个完整和合作小组中可设立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实验操作员,一名观察员以及若干汇报人员等。要让每个成员有事可做,既能承担个人责任,又能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小组成员尽可能进行轮岗,避免出现“都是他一个人做,他不让我们做”、“他在那边什么都不管,我们不让他操作他就不肯跟我们合作”种种小矛盾;另一方面进行轮岗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各个岗位的责任及重要性,也能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切身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合作意识。

(2)掌握科学交流的技能,是合作探究的基本工具。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以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在调控时,一方面要避免小组交流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小组成员七嘴八舌地争论。例如,在《物体的沉和浮》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一开始都认为小的物体容易浮、大的物体容易沉,当看到回形针比木塞小且轻但又沉入水底时,学生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显然结果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群策群力,科学地进行交流,同学们都静下心来了,开始了“交流——倾听——思考”的良性循环,很快就有小组发现只有控制好变量:体积或者质量,他们的结论才正确。在教师的不断引导、督促下,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精设有效的合作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有效性,教师应在合作探究内容的选择上多花工夫。首先,教师要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认知的内容。难度过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探究目的;过于简单,会导致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难以深入。其次,教师选择的内容要少而精,要紧扣主题,内容过多容易导致学生思绪不清,或者忙于应付活动,只能浅尝辄止,那就成了泛化的探究,失去了探究的本意。

三、精选有效的合作时机

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他们除了要把控好合作探究的内容外,还要懂得把握合作探究的时机。当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立即开展合作探究。例如,《摆的研究》这一课的教学,需要有人操作、有人计时、有人计数、有人记录,学生单人没法完成探究,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教师也应开展合作研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例如,在《影响沉浮的因素》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和质量对沉浮的影响这个问题,学生的争论较多,此时,教师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48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