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因素和绩效影响.docx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因素和绩效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因素和绩效影响

?

??

?

?

?

?

?

?

?

???

?

?

?

?

?

一引言

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新常态阶段,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2012~2018年中国GDP增速减缓,传统产业面临供给过剩和新旧技术转换的阵痛阶段,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凸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因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两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亟须总结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过程,只有正确把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才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相关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经济绩效影响。产业结构变迁方面,郭克莎依据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变化特点,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中长期趋势,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思路。[1]黄群慧从产业成长、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就,概括了工业化“中国方案”中的逻辑和经验。[2]刘伟、蔡志洲认为无论是从增加值结构上看还是从就业结构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结构升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3]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于斌斌认为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的高级化调整是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的重要原因。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人口规模的约束。[4]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用1978~2009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5]刘伟、张辉以及干春晖、郑若谷的研究也表明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但他们也指出这种“结构红利”随着改革的推进在逐步减弱。因此,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存在的。[6][7]

既有的研究多从国家层面或省域层面探讨,但现代经济是城镇化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演变,把地级城市作为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研究单位。根据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陈生明、张亚辉、陈晓玲的思路,从两个视角来考察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其一采用二、三产业GDP占比或者非农产业占比,作为产业结构基础高级化的衡量指标,其二,采用三产GDP占比与二产GDP占比的差,作为产业结构深度高级化的衡量指标。[8][9]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城市产业发展既存在地区区位之间的差异,也存在城市类型之间的差异,所以本文也按照沿海内陆、省会非省会、规模层级和国家统计局划分的八大经济区四种区分方式对全国城市进行分类,分别研究不同空间类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从1995年开始计算,5年作为考察周期,将1995~2016年分成四个时间段考察,分别为1995~2000、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6(该时间段为6年)。考虑到中国城市在不同的时期里,存在数据的可得性以及辖区的区划调整等问题,所以考察产业结构演变时,采用统一口径的城市来统计,而在考虑年度产业结构特征时,采用当年的城市来统计。本文全部数据均由各年度《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计算得到,不另作说明。

二中国城市非农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特征

考察中国城市非农产业结构演变特征,本文把全国城市区分为沿海内陆、省会非省会、规模层级和八大经济区等四大类型,分不同类型区分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差异。

(一)城市非农产业结构演变——基于沿海内陆城市的特征差异

沿海与内陆属于发展条件差异明显的两种地区类型,其最大的差异在于是否具有较大吨位水运条件。对于一些大河大江的沿江口,如中国长江口,也几乎具有沿海地区同等发展条件,因此,文中沿海地区城市既涵盖全部53个真正临海城市(具有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的城市),也涵盖长江口岸南京以下8个地市。

2016年,沿海城市非农占比为95.64%,内陆城市为90.34%,沿海城市非农占比高于内陆城市,二者差异为5.3个百分点,差异较大。1995~2016年,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非农占比均逐年上升,但内陆城市非农占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沿海城市(见表1)。

表11995~2016年中国沿海内陆区分的城市非农占比变化

单位:个百分点

年份

非农占比

年份

非农占比变动

沿海

内陆

沿海

内陆

1995

85.87

79.1

1995~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