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
?
?
朱玉珺
【摘要】文主要从信息网络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强化德育的措施;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四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生;德育问题
一、信息网络技术对学生德育影响
随着现代手段应用于传统课堂,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良好的硬件环境,各类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信息功能,带来了人际交流愉悦的感受,增强了教育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习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但是,我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网络教育条件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短处”所在:网络时代离开了传统课堂,人机交流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往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频率,会使学生思维的空间变得狭窄,精神的享受成为奢望,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综合起来看,信息网络技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一是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二是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对外交流;三是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四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
(二)消极影响
一是网络病症问题;二是不健康网点问题。一些渲染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网站,把那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带给青少年,让他们失去或弱化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以至于导致精神空虚、缄默孤僻、理想信念淡漠、纪律散漫、方向迷失、诚信缺乏、行为习惯差、缺乏社会责任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强化德育的措施
1.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和人文道德教育,增强辨别选择能力,网络道德行为,就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教学为主,德育为首,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进而,学校应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辨别选择能力,帮助学生认清网络实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2.建设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培养,要求我们中小学要迅速建设一支懂得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现代教师队伍,重视网络环境下德育人才队伍建设,使教师自觉成为时代需要学生欢迎的懂技术素质高的教师,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3.开展与网络道德有关的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学校德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当前要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采取积極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培养学生有益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
4.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德育和网络密不可分。在进行德育教育上,应把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的清理,努力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办学环境,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家庭教育辅助机制、学校家长双向交流反馈机制和多方配合、全社会共同关爱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主导作用,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发挥综合依托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阵地资源、智力资源。
三、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
顺畅交流是德育教育成功的基础,学校为此从两方面为师生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首先,建立公共交流平台——学校论坛、贴吧、QQ群、微信群、微博等,拓展交流途径,政教处定期发布信息,开辟网上德育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可以允许学生用昵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矫正自我,提升自我;通过评论、留言和跟帖等,老师和家长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跟踪学生的心里状态。
其次,在网络心理辅导交流时,学生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可以放心大胆地吐露心声;教师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专业疏导。网络架起了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带来了高效、方便与安全。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英语上Module8 Sports life Unit 2 He trained hard to be the best教学设计-英语九年级上册.docx VIP
- 知到智慧树网课音乐艺术概论 答案.docx
- 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设计技术服务方案(投标用).doc
-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课件-醛酮.pptx VIP
- 小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
- 袁隆平英文ppt.ppt
- 职业性皮肤病医学课件.pptx
- 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模板.doc VIP
- 2020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学术标准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