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三策略”
?
?
龚佳欢
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突显“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充分突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导学、趣味游戏、数学探究这三大策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借助问题引领,引导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单单要进行教学预设,还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由于课堂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及时调整思路、灵活提问,这样的问题设置才更加有效。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这一课时,教师先板书了两个算式:21×4、32×2,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怎么算吗?”学生立刻开始动笔计算,绝大部分同学的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于是,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竖式计算时,如果个位相乘满十怎么办?”大家都知道满十要进一,但不清楚在十位上的具体写法。于是,教师就重点对这一难点展开教学。之后,教师又书写了两个算式:13×7、28×4,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请问这两个算式应该如何计算?”这三个问题属于“动态”生成的,三个问题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了一起,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差。
二、设计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趣味化数学游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学“乘法口诀”一课时,为学生设计了“卡片竞猜”游戏,请学生在同一个盒子里面随机抽取几张卡片,并且告诉其他学生卡片数量以及和是多少。其他学生负责猜猜他抽的是数字几。比如一个学生抽取了5张,和是25,随即就有学生通过“五五二十五”给出了答案,也有学生通过“25÷5=5”给出了答案。此时教师应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的重要思路。其后,教师进一步改进游戏,让学生在同一个盒子里随机抽取几张卡片,只告诉其他学生和是多少,请学生猜猜他摸的是哪个数字、有几张。有学生上去之后抽取的卡片和是24,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去猜想,学生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认为是4个6,有的认为是3个8,也有的认为是6个4,还有的认为是8个3……在学生充分发言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是如何猜出来的呢?”学生就会通过口诀“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等进行回答。为了促进学生对口诀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同一个口诀,卡片一定相同吗?学生基于此前的思考,往往会认为不一定,因为如果是“三八二十四”,有可能是3张8,也有可能是8张3。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成为参与者,如抽取“和是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1”,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若和是11,这时不存在;若和是21,就是3个7或者是7个3;若和为31,也是不存在的,以此类推,直至81,为9个9组成。学生分析发现,这一例子中都是奇数相乘,而且不同的数相乘,个位数可以相同。其后再进行变式设计:如果随机将其中的一个奇数改成偶数会怎么样呢?学生就容易发现其结果就是“得出来的是偶数”。
实践发现,这个游戏能帮助学生熟悉乘法口诀,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游戏层层递进,规则也是由易到难,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也被点燃,在无形中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游戏与教学结合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巩固知识,从而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获得更多个性化体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但是,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要考虑,保证游戏安排的合理性。
三、引导数学探究,激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寻找规律。首先出示习题: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桌子拼成一排,单张的正方形桌子能坐8个人,两张合并之后能坐12个人,问6张桌子合并之后可以坐多少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设置引导式提问:桌子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人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学生在演示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如果3张桌子合并,可以坐16个人,4张桌子合并之后可以坐20人……以此类推,便能够得出6张桌子合并之后可以坐28人。当然,教学并不可止步于此,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地探究:桌子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人数的具体变化情况。不管是桌子还是人数的数量增加都是存在规律的,当桌子增加为n时,人数的表达方式应当是(4n+4),推导出这样一个公式之后,不管桌子的数量怎样增加,都能够准确地算出人数。基于这一过程,在面对此类习题时,学生便能够轻松地把握规律,高效且准确地完成解题。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当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