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docx

中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中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

?

??

?

?

?

?

?

?

?

???

?

?

?

?

?

研发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研发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研发活动类型逐步合理优化,研发产业整体雏形已经呈现。但是必须注意到,我国的研发产业尚处于产业化进程中,研发产业市场结构并不清晰,研发活动主体与资金投入结构尚存偏误,研发效率低下,研发资源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促进我国研发产业快速发展,必须制定产业发展远景规划、注重产业间协调发展、保持政府投入规模、调整政府投入机制,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有利于研究开发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环境。

一文献综述

由Romer(1986)、Lucas(1988)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将研发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企业家行为等因素引入生产函数,突破了Solow(1956)新古典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得出一国或地区有可能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富国与穷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有可能永久存在。这个结论与在20世纪80年代后并没有出现地区间经济收敛的事实相吻合。由于经济增长对于一国福利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并且在内生增长的理论框架中,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有关RD、知识以及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理论界与决策层的关注。Romer(1990)将研发活动引入到知识生产函数中,开拓了关于内生技术变化增长思路的研究,他认为知识来源于企业对于利润追求而进行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活动所带来的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Romer的研究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于一国(地区)研发投入的关注,研发活动的性质、研发活动与经济增长和创新活动的关系以及政策变量对于研发活动的影响始终是研发产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一)研发活动与经济增长

有关RD与经济增长的模型有两类:第一类是水平创新模型,即将技术进步理解为产品种类的增加。例如在Romer(1990)模型中,技术进步以新的中间产品来表示,RD投资活动的增加将增加中间产品的出现,提高经济增长水平。第二类为垂直创新增长模型,即将技术进步理解为产品质量升级。无论是水平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垂直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是RD投资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资本投入,已有的“知识存量”将带来更大规模的“知识创新”,这就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下资本投资收益递减的假定,研发活动的结果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企业,而是为全社会共有,因此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研发活动将是边际收益递增的。从这个结果出发,一国(地区)通过RD活动刺激本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将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

(二)RD与创新

熊彼特(Schumpeter,1942)最早提出了创新理论。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活动是指“推动并维持资本主义发动机运转的基本动力”、“有价值的并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供给来源、新组织类型的竞争”。熊彼特创新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定义。Aghion和Howitt(1992)继承了熊彼特式创新的思路,构建了垂直创新模型,明确指明RD活动对于经济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技术进步不但有正的外在性,同时还存在负的外在性,即新产品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旧产品的淘汰,实现所谓的“创造性破坏”过程,最终产生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从而保持一定经济增长水平。

(三)RD活动的测度

鉴于RD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性,如何测度研发活动水平无论对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RD活动不同于生产过程中其他的资本投入活动,精确度量RD的投入产出水平还存在不小的争议。在实证研究文献中,通常有两种衡量RD的指标:一是研发过程中的投入指标,如RD的投入经费和R&D人员工时;二是研发活动的最终成果,如注册为专利的发明。Mueller(1966)、Mansfield(1968)以R&D人员投入和R&D经费支出作为研发变量,来比较产业之间或企业之间创新水平的差异。尽管利用R&D经费投入来衡量研发活动的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该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国家(地区)在研发活动中的投入强度,一定的研发强度是确保国家(地区)研发水平提高的根本保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国家的研发投入无论在相对量上(与本国GDP的比值)还是在绝对的资金投入方面都要高于欠发达国家(地区)。这种南北世界RD投入的鸿沟越来越成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除了研发投入外,采用研发结果的思路也是测度研发活动常用的方法。由于专利反映了研发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专利比R&D经费和人员投入更能反映有效的研发活动水平。不过专利往往只是一种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它反映出新技术知识的创造和生产,尚未产业化,距离实现创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