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PAGE1
以太网协议简介
1以太网的历史与发展
以太网,作为当今最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由Xerox公司的BobMetcalfe和DavidBoggs开发,最初的以太网设计是为了在XeroxPARC的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1980年代,DEC、Intel和Xerox共同制定了10BASE5标准,标志着以太网技术的标准化开始。随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太网的速度从最初的10Mbps发展到今天的100Gbps甚至更高,适应了不同场景的需求,如家庭网络、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
1.1发展历程
1973年:以太网概念的提出。
1980年:10BASE5标准的制定,标志着以太网的标准化。
1983年:IEEE802.3标准发布,以太网技术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1990年代:以太网速度提升至100Mbps,引入了全双工模式。
2000年代: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的出现,满足了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2010年代至今:以太网技术持续演进,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如25Gbps、50Gbps、100Gbps等。
2以太网协议的结构与功能
以太网协议主要由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组成,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2.1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定义信号的传输方式,包括传输介质、信号类型、数据速率等。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多样,如10BASE-T、100BASE-TX、1000BASE-SX等,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介质。
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上传输数据帧,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它分为两个子层:
2.2.1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LLC子层主要负责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以及上层协议的识别。它通过SAP(ServiceAccessPoint)来识别上层协议,如IP、ARP等。
2.2.2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MAC子层负责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采用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机制来避免和处理数据传输中的冲突。MAC地址是该层的关键概念,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2.3数据帧结构
以太网数据帧由以下部分组成:
前导码(Preamble):由56位101010序列组成,用于接收端的时钟同步。
起始帧分界符(SFD):标志数据帧的开始。
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MAC):接收端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SourceMAC):发送端的MAC地址。
类型/长度字段(Type/Length):指示上层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
数据字段(Data):包含上层协议的数据。
帧校验序列(FCS):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2.4功能描述
数据传输:以太网协议支持在局域网内高效传输数据。
冲突检测:通过CSMA/CD机制,检测并处理数据传输中的冲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地址解析:MAC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上的设备,实现数据的精确传输。
错误检测:FCS字段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通过以上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以太网协议在局域网通信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提供了数据传输的基础,还通过一系列机制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太网的安全挑战
3常见的以太网安全威胁
在以太网协议的环境中,网络的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以太网,作为局域网中最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其安全性面临着多种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以太网安全威胁: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MITM):攻击者通过监听或篡改网络中的数据包,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截取或修改通信内容。例如,攻击者可以利用ARP欺骗技术,将自己插入到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通信路径中,从而能够读取或修改数据。
拒绝服务(DenialofService,DoS)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无效或恶意的数据包,使网络资源耗尽,导致合法用户无法访问网络服务。例如,通过发送大量的ICMPEchoRequest(ping)数据包,可以导致目标主机或网络设备的资源耗尽,从而无法响应正常的网络请求。
广播风暴:在以太网中,广播数据包会被所有网络设备接收。如果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广播数据包,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影响网络性能。例如,当网络中的一台设备发送广播数据包寻找特定的服务或设备时,如果网络配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广播响应,形成广播风暴。
MAC地址欺骗:攻击者通过伪造MAC地址,可以冒充网络中的合法设备,进行未授权的网络访问。例如,攻击者可以将自己设备的MAC地址设置为网络中某台服务器的MAC地址,从而能够接收发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的常见挑战与解决方案.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的度量与指标.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的未来趋势.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概论与历史.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工具与技术.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流程与仪式.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与测试驱动开发.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与产品管理.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与持续集成.docx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软技能-敏捷开发 (Agile)_敏捷开发与传统开发方法的比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