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六国论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①文言-积累文言词汇语法句法
②文章-掌握阅读政论文的方法,总结作者观点,理性论证思路,分析论证逻辑
③文化-区分事实与观点,辩证理解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思考作者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古代仁人志士一家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历史事实,区分事实与观点,辩证分析一、译读检查
①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④暴霜露斩荆棘
⑤薪不尽火不灭
⑥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⑦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解题入文,研读分析
梳理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论证逻辑和论证方法,鉴赏论证特色1.文章思路:
①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主要原因在于贿赂秦国。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贿赂秦国的国家国力减损,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强大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②论述赂秦而力亏。贿赂秦国使秦国增加土地,把祖先竿路蓝缕开拓的疆土奉送给秦国以求一夕安寝,结果确实助长秦国野心,加速被灭掉的进程。
③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齐国不曾贿赂秦国,但是他亲赴秦国,不帮助五国,等到五国灭亡之后无法抵御。燕国坚守道义没有贿赂秦国,但是派荆轲刺杀秦王,招致祸患。赵国与秦国交战,然而中反间计,杀李牧自毁长城。总结六国破灭的原因,韩魏楚三国不爱其地,齐国依附秦国,燕国刺客行刺,赵国良将不在。
④提出六国保存的方法,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分封天下谋臣,用侍奉秦王的心礼待天下奇才,合力抗秦。
⑤升华,六国比秦国弱,还有不用割地给秦国就能战胜它的形势。如果凭借这样广大的天下,却自降身份,甚至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连六国也比不上了。
学生活动1:《阿房宫赋》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同样是劝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方法?
【明确】写作目的虽然相同,所选择的文体会影响具体写法。《阿房宫赋》没有明确的论点句,这主要由赋这一文体决定的,赋讲究铺陈描写,注重叙议结合。从阿房宫写到人,这是叙述,再进一步议论分析,直到最后才亮出态度——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是“政论文”,与李斯的《谏逐客书》相同,旨在说服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一般的思路是直接亮出观点,或者直接指明对要讨论问题的态度,然后通过举事例、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语言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三、辩证思考
学生活动2: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不爱其人,所以不足以抵抗秦国。而苏洵却认为,六国灭亡原因在于贿赂秦国,同样是六国灭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结合六国灭亡真实的历史,你更认同哪一个观点?或者说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比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与三国割地事实,思考六国破灭真的弊在赂秦吗?六国割地事实
六国战败事实
前290年韩国割让武遂给秦国
前280年楚国割让汉北及上庸给秦国前275年魏国割让南阳给秦国
前273年魏国割让南阳给秦国
前293白起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
前289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前278秦拔郢,烧夷陵
前276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前248秦将王龁攻韩国上党诸城,悉拔之前244秦将伐韩,取十二城
2.齐人勿附于秦,良将犹在,结合合纵连横战略,分析战国局势变化,了解齐国依附秦国以
及李牧被杀的真相
秦灭六国的战略战策:
连横(让六国联合依附强国制衡其他国家)
远交近攻: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近处的国家。
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合纵连横:
初期的合纵连横,战国时期,齐赵燕、韩楚魏和秦七国并立。到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于是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则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非己方阵营的国家。所以,最初的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
后来的合纵连横,秦国不断强大,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合纵变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表现为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
秦国的连横旨在破坏六国的合纵,孤立各国,各个击破。把合纵玩得溜的要苏秦,苏秦在公元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昭王被迫废除帝号。
而连横玩到极致的要数苏秦的师弟张仪,二人同时拜鬼谷为师。张仪提出“连横”术,以破解苏秦的“合纵”术。按照韩非子的说法:“纵者,合众弱以攻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docx
- 8.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0.1《兰亭集序》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0.1《兰亭集序》授课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docx
- 14.1《故都的秋》任务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考300个文言实词汇编(下).docx
-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启示.doc
-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