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与智慧的一体化发展何以可能.docx

中学生道德与智慧的一体化发展何以可能.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学生道德与智慧的一体化发展何以可能

?

?

李新生

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品质会生成智慧,继而带来学生的全面发展。

好教育、好学校从哪里来?归根结底来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对于中学生来说,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品质会生成智慧,继而带来学生的全面发展。近20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历城二中”)从中学生行为习惯、道德人格教育入手,在坚守教育规律中创新教育范式,办学质量迅速提升,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从道德到智慧”的教育过程观、质量观、发展观逐步建立并得到实践验证。

一、从道德到智慧的教育逻辑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这一论断,其实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结果的一体化塑造过程:一个人现在在做什么样的事,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表现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勤学有志的学生,他就是在用勤学有志表现自己的生命,他的将来就会因勤学有志而“开花结果”。如此看来,道德与智慧不是一个二分法的教育逻辑,而是相互促进的教育过程,而道德作为学校教育从行为到本质的关注核心,具有教育发生的先导性价值。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教育传统里,强调的是“道德为先”,同时也隐含着丰富的“从道德到智慧”的规律探寻。

《中庸》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是一种倒推的逻辑:“修身”一事,是从天道、人道、孝道化解而来,没有更高远的境界,单纯的行动是没有好的结果的。一个人的学习、修身、成长,何尝不是建立在道德情怀的前提之下。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年轻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做人言行谨慎又讲信用,博爱群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了这些还有余力,就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立德为先”,这何尝不是孔子作为一名教师的为教根基呢?

“从道德到智慧”的学习,做幸福的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本身的快乐,这是历城二中的教育逻辑,也是学生的成长之道。

二、从道德到智慧的教育实践

在历城二中,“能看得到”的是学生行为习惯好、学业质量高“,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学生道德品质好、综合素质高。学生成长是从好习惯开始的,然后生成好品质,进而打开人生成长的一扇扇大门。于是,“从道德到智慧”的教育逻辑一直坚持下来,好品质是教育的第一标准。放弃道德品质的管理抓成绩、

抓特色,那是舍本逐末,最终结果是一无所得。近20年的坚守,历城二中塑造了“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学校文化,师生的良好行为表现成为一种常态。“勤志文化”始于学生的道德塑造。

一是转化为学生入校的必修课。每年新生入校,学校并不急于安排上课学习,而是把重点放在抓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上,其中的“勤文化”教育更是必修课。一方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与每个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状况等,帮助他们制定学习发展规划。这种发展性谈话还将在以后的每个月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军训和各种活动消除学生身上的娇气,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行为反反复复强化和提醒,让学生进入学校便逐渐自律起来。

二是转化为学生自觉的约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跑步3000米,以此培养持久、稳定、顽强的意志品质;仪容仪表做到整洁、规范并统一穿校服,旨在借此消除学生的攀比心理,使学生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格作息时间,中午必须午休一个小时;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任何学生无一例外;学习过程聚精会神,今天的任务不拖到明天……

我们认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管的是行为和习惯,而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思想,目的在于通过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并不矛盾。

三是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校园、教学楼已经老旧,并且地处郊区,周围环境并不好,但是一走进校门就会发现,校园地面一尘不染,像刚刚打扫过一样,偶尔的废纸、落叶也会很快被路过的人随手捡起放进垃圾箱……从校长到师生,无一例外;学生着装大方得体,举止文明有礼,路上偶遇,一声声自然而又亲切的“老师好”,传递着孩子们的善意与自信;学生宿舍干净整洁,一个个“豆腐块儿”让人恍如步入军营;晨间和午间,学生从起床到整理完毕赶往教学楼,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其间整个宿舍楼除了脚步声,几乎听不到一点嘈杂声;餐厅內,几千名学生同时就餐,安静有序,餐后桌面、地面依然整洁……

四是转化为学生群体的“正向偏好”。道德成长带来的是学生群体的积极主动、整体自觉。学生爱上学习之后,学习不是外在的压力,而是内在的需求。集体生活是有着“集体偏好”的:“正向偏好”会让人自正“,错误偏好”会让人走向道德的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9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