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pdfVIP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临

床上一种获得性综合征,它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发。临床上DIC主

要表现为由微血管血栓形成和栓塞引起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出血、休

克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代表了临床病理的一系列连续的

严重表现,其主要特征是血管内凝血机制激活后,其局限性或代偿性

控制进行性丧失。DIC的发生及发展机制十分复杂,许多影响因素至

今仍未阐明。无论在何种原发病或何种因素诱导下发生DIC,机体凝

血系统活化均既存在顺序性级联反应的特征,也存在正、负反馈使凝

血反应放大或受到限制的特征。DIC时通常显示纤维蛋白分布在多

种器官中,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抗凝治疗是阻断DIC病理过

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抑制广泛性微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防止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进一步消耗。为恢复其正常含量、重建正

常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创造条件。因此,建立理想的DIC动物模型,

用于实验研究非常重要。

1高分子右旋糖酐诱导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

(1)复制方法体重为250~400g、10月龄雄性Wistar大鼠。按

30m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戊丨巴丨比丨妥丨钠麻醉,大鼠仰卧

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皮肤常规消毒与去毛。无菌手术暴露颈动脉、

静脉,分别插管。用130g/L高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80000)按

15ml/kg体重的剂量经颈静脉注射,1min或3min注完。于给药*min

及给药后10、20、30min进行微循环观察,经显微电视录像观察回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第2页

下段肠系膜血管(包括一二级微动脉和一二级微静脉)流态以及微血流

流态、血细胞聚集情况;给药后30min时,经模型大鼠颈动脉取血作

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并进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R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模型大鼠微循环积分值、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

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

维蛋白原水平、裂体细胞检查。注射后30min麻醉处死大鼠,分别取

其肺、肾、心等组织经10%甲醛溶液固定后,作常规组织切片,HE

染色,光镜下形态学观察。

(2)模型特点模型动物微血管流态变化突出,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

流速变慢、血细胞淤滞、聚集、微血流呈粒缓流,出现严重的微循环

障碍。用田牛氏微循环加权积分标准计算流态积分值,发现模型大鼠

流态积分值明显高于实验前和正常对照动物,这些变化细动脉比细静

脉更明显。造模后,模型动物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明显增强,血小

板计数显著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与正常动物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模型动物3R试验均为阳性。镜下病理组织学观

察显示:模型大鼠可见纤维索性血栓和混合血栓,尤以肺内多见,其

血涂片可见大量裂体细胞。本方法复制的大鼠DIC模型属于急性型,

其特点为凝血因子的消耗性减少、继发纤溶系统的亢进、血液流变学

和微循环的明显障碍。本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应用范围广,效果稳定。

(3)比较医学本模型的致病机制是当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模

型大鼠微血流积分值升高,血流变慢;血液流动性的异常,导致了机

体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为DIC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此时无论血管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制作具体步骤及方法--第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

文档评论(0)

173****37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