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二章--分枝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pptVIP

病原生物学-教程-第十二章--分枝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瘤型麻风主要侵犯皮肤、黏膜,随病程的发展可侵犯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处可查出大量麻风分枝杆菌,传染性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但体液免疫功能正常,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与受损组织释放的自身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沉淀于皮肤黏膜下,形成麻风结节(leproma),面部结节融合则呈狮面状,是典型的病征。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三、微生物学检查患者鼻黏膜或皮肤病变处取材涂片作抗酸染色,检出抗酸杆菌及麻风细胞有诊断意义。麻风菌素试验原理与结核菌素试验相同,但因与结核分枝杆菌有交叉反应,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主要用于麻风的分型和了解预后。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三、微生物学检查因麻风分枝杆菌不能大规模人工培养制成疫苗,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依靠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治疗所用药物主要是砜类、利福平等,多种药物联合用药,以降低产生耐药性。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是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中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白喉(diphtheria)。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略带弯曲,一端或两端常膨大呈棒状,故名棒状杆菌。常分散排列成V形、L形、Y形或栅栏状。无荚膜、无鞭毛、无菌毛,不形成芽胞。革兰染色阳性,用美蓝、Albert或奈瑟染色后,在菌体末端(两端或一端)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对本菌具有鉴定意义。细菌衰老时异染颗粒可消失。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需氧或兼性厌氧。本菌营养要求较高,最适温度为35℃~37℃,最适pH为7.0~7.6,在含有凝固血清的吕氏培养基(Leofflermedium)上生长迅速,12~18小时后即可形成细小、湿润、灰白色、圆形隆起的菌落,镜检菌体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本菌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有的菌株能分解淀粉和糖原。在含有0.03%~0.04%亚碲酸钾(K2TeO2.3H2O)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时,可将亚碲酸钾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根据菌落的形态、对亚碲酸钾的还原能力以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3种类型:重型、轻型和中间型。重型菌落大,灰色,不溶血,能分解淀粉;轻型菌落小,黑色,能溶血,不分解淀粉;中间型菌落中央黑色、边缘灰色、不溶血、不分解淀粉。3种类型均致病,但型别与疾病的轻重无明显关系。我国以轻型多见。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三)变异本菌的形态、菌落及毒力均可变异。当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时成为溶原性细菌时,即可产生白喉毒素,并遗传下去。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四)抵抗力本菌对寒冷、干燥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强,在衣物、儿童玩具等物品中可生存数日至数周,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3个月以上。对湿热抵抗力较弱,100℃1分钟,或58℃10分钟便可死亡。对一般消毒剂敏感,1%石炭酸1分钟或3%来苏儿10分钟可杀死。对青霉素及多数广谱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1.白喉毒素(diphtheriatoxin)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白喉毒素分子量为62×103,由A和B两个肽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经胰酶处理后二者可解离。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1.白喉毒素(diphtheriatoxin)A链分子量为24×103,性质稳定,耐高热,耐蛋白酶的作用。A链是毒性单位,其作用是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链分子量为38×103,性质不稳定,在上述条件下可被迅速破坏。B链是结合单位,本身无毒性,其作用是与易感细胞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细胞内。白喉毒素A链在易感细胞内可促使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EF-2)结合,使EF-2失活,导致蛋白质合成阻断,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2.索状因子(cordfactor)是细菌表面的一种毒性糖脂,即海藻糖-6-6’双分枝菌酸。索状因子能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3.K抗原是细胞壁外面的一种不耐热糖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K抗原有利于白喉棒状杆菌在黏膜表面的定植。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二)所致疾病人对白喉棒状杆菌普遍易感,尤以儿童最易感。此菌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咽喉、气管和鼻腔黏膜,偶尔也可侵犯眼结膜、阴道等黏膜,甚至皮肤创口,故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白喉棒状杆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鼻咽腔内,经飞沫或污染物品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可爱的家人6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可爱的家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